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赵菲菲 东营报道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试采社区,这个由胜利油田和地方共同建设的特殊社区里,“诗采缤纷”宣讲工作室正以文化为纽带,谱写着油地融合的新篇章。近年来,这支由油田退休职工、地方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团队,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国学经典成为连接油地居民的精神桥梁。
“油地共建一家亲”的文化融合
试采社区作为典型的油地融合社区,居民构成多元,既有胜利油田的职工家属,也有当地村民回迁户,如何让不同背景的居民真正融合,一直是社区工作的重点。
每逢寒暑假,胜利油田退休石油工人张树峰师傅都会早早来到试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分享老石油故事课程做准备。“在油田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能在社区发挥余热,还能和孩子们一起讲讲咱‘石油精神’,感觉特别充实。”张师傅笑着说。
“文化是最柔软的纽带。”社区书记李红深有体会。2023年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特别注重吸纳油田退休职工参与,现在团队6名固定成员中,有3位是像张师傅这样的油田退休职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阵阵国学诵读声传来,清脆悦耳,婉转悠扬。“诗采国学 经典诵读”蒙学班的孩子们正身着整齐的汉服,端坐在教室,齐声诵读《三字经》等经典内容,稚嫩的童声带大家走进了充满智慧与底蕴的国学世界。社区开设了系统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让孩子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启迪智慧、培养品德,为成长筑牢根基。课程采用多元教学法,除传统诵读外,老师还穿插趣味故事、经典古乐,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
工作室充分整合油地双方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共建模式。为传承石油文化,发扬胜利精神,垦利街道在试采社区建设区域内第一个油地共建、共融、共创的教育展厅——“胜利之路”展厅。展厅作为油地融合红色教育基地,共设“石油会战、油地共建、专业管理、融合发展”四部分,将数十年来油地融合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为油地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一处高规格的宣传宣讲、展览参观场所。自2021年10月开馆至今,该场馆已承接油地近百家单位前来观摩,接待参观者4000余人次。
“以前油田和地方的文化活动都是各办各的,现在我们一起策划、一起参与。”居民尹阿姨说。在重要节庆活动中,这种融合体现得尤为明显。每逢传统佳节,工作室都会推出特色活动:新春音乐会、清明诗会、中秋赏月诵诗会……这些活动既传承了节日文化内涵,又赋予传统以时代新意。油地融合书画展、孝亲敬老故事会等特色活动,更将地域文化与国学精髓巧妙融合,赢得居民广泛好评。
文化传承的双向滋养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服务品牌。“诗采芬芳”公益课堂为孩子们开设古诗吟唱、书法等国艺课程;为青少年量身定制了经典诵读班;面向成人推出“国学与生活智慧”实用讲座;为老年人组织养生知识分享及书画笔友会,实现文化服务的全龄覆盖。
工作室构建了“线下实体+线上平台”的双轨传播模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文化书苑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打卡地”,宣讲室、书画室定期举办国学诵读、书画展览等活动,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同时,宣讲队主动“走出去”,在图书馆、学校、小区开展流动宣讲,让文化清泉流淌到每个角落。
线上传播同样精彩。工作室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布系列慕课,在微信群推送活动资讯,以短视频等新颖形式传播国学,让传统文化在云端绽放新魅力。李红录制了百余个“学习强国”视频,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二十四史》等系列慕课。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推荐》有20节慕课,被“学习强国”国家级学习平台收录。这些成果,大大提高了工作室的影响力。此外,工作室积极链接区域内范乃集、胡志伟等书画名家加入到宣讲队伍中来,为工作室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社区里,传统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油”和“地”真正融为一体。正如社区居民所说:“现在我们不分什么油田人、地方人,都是‘诗采缤纷’人。”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