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赵菲菲 东营报道
位于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政府驻地东南三公里处的二十八村,如今正以省级农高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核心区的崭新姿态,焕发着勃勃生机。这个仅有64户、174人的小村庄,却拥有16名党员先锋和一连串闪光的荣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景区化村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这一切,都源于村庄一路走来坚实的奋斗足迹。
从改良盐碱地起步,到发展文旅产业,再到优化村庄治理,二十八村一步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富、从富到美的跨越式发展。行走在荷月时节的二十八村,纵横通畅的村路、郁郁葱葱的植被、整洁明亮的庭院与远处高耸的稻田画观光塔相映成趣,鸟语花香中尽显宜居宜业的和谐图景。
近年来,二十八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修建村内道路3000余米,实施高标准绿化5908平方米,完善排水设施与人行地砖,实现路畅景美。更令人称赞的是,村庄大力推进弱电线路治理,使天空“舒朗”起来,视觉空间更加整洁有序。二十八村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将“红色永安”文化与稻米产业元素融入墙体彩绘,累计完成主题墙绘2700平方米。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卷,让游客和村民仿佛步入故事长廊,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作为稻田画风景区的重要服务枢纽,二十八村不断提升旅游配套功能:加装路灯40盏,实施亮化工程;设立稻田驿站,让游客在感受“以稻为笔、绘地成画”的震撼景观的同时,也能体验乡村的静谧与乡愁。
村庄的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二十八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明白纸、加强宣传动员等方式,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治理氛围。在日常环境维护中,二十八村坚持“细”处发力,推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了垃圾集中收运率、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三个100%,真正做到了环境整治向深向实、不留死角。
从盐碱荒滩到和美家园,二十八村以实干和创新书写了一部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展现出一幅产业兴、环境美、治理优、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