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9 10:16:00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9月19日讯 地处黄河口湿地的利津县集贤学区幼儿园里到处都能看到泥塑作品,做游戏的孩子、拄着拐棍的老头、眼睛眯成缝的老太,还有飞翔中的天鹅、奔跑的骏马,甚至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成语故事都栩栩如生,而这些都出自杨爱平园长和其他几位老师之手,他们把泥塑带进课堂,孩子在泥塑制作中锻炼动手能力,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老师学做泥塑练就一手绝活
在利津县陈庄镇集贤学区幼儿园有12名老师,为了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自己,收获快乐,从2008年开始他们搜集有关乡土资源的民间游戏,到现在已经搜集了100多种,用黄河边的黄泥做泥塑就是其中的一种。
园长杨爱平告诉记者,黄河边的孩子小时候都玩过泥巴,并且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有的家长嫌孩子会弄脏衣服不让孩子玩,这种做法压抑了孩子爱玩的天性,是不好的。“我们在幼儿园里可以给孩子提供玩泥巴的课堂,满足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同时依据所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开始不断地摸索学习。”
面对没有泥塑基础的现实,再加上黄泥风干后容易裂缝,老师们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很长一段时间都突破不了的裂缝难题,后来用机械手段抽干泥土中的气泡后才得以解决。“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从简单的物件开始,小碗、杯子、动物、植物,而弄相对较高大的泥塑作品就比较难,有的时候今天做好了,明天就裂缝了,只能再次修补,比如做匹奔跑中的马,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比例,就会做成四不像,如果掌握不好重心,腿部支撑不了身体就会裂碎,有时一件作品快完工了,可能会因为湿度或者重量原因裂碎,让人很心疼也很打击积极性。”杨爱平说。
据介绍,他们所做的相对复杂的作品多是参照图片,很少根据实物比照着进行制作,平时也只能上网查看一些图片,而在他们不断摸索中,已经开始做一些比较有地域特色的作品,甚至通过泥塑情景讲故事,让孩子共同参与。记者看到,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弃官寻母、负荆请罪、精忠报国等故事情景都能通过泥塑展现出来,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细腻的脸部表情、清晰的衣服纹络、一根根扎起来的头发、弯曲的手指似乎把泥人做活了。
除了擅长泥塑还会草编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集贤学区幼儿园还增设了小型电窑,烧制后的泥塑不易裂碎,并且还可以涂上漂亮的颜色保存,而平时参加课外活动的孩子们也成了泥塑作品的原型,老师们做出了近30个泥塑孩子。杨爱平告诉记者,这一组“阳光十足的课外活动”作品所展现的就是平时做课外活动的幼儿园孩子,其中游戏包括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跳房子、投球、荡秋千等。“老师们看着平时课外活动的孩子很可爱,就制作了这近30个孩子做游戏的场景,在制作的过程中边看孩子的形态表情边做。”
跟以前相比,老师们所采用的泥土质量有所提高,但烧制泥塑依然是个艰难的过程,有时候掌握不好温度,会导致作品整体裂碎,甚至没法修补。“有的时候刚做好一件作品,大家都很喜欢,就想通过烧制来长久保存,可是一旦温度不适宜,作品裂碎都让人心里凉透了。不过现在经过我们不断地尝试,也有了改善。”杨爱平说。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泥塑,集贤学区幼儿园的老师们还个个都会草编,用蒲草编发卡,用茅草搓草绳、做草鞋,用玉米皮制出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小筐、小蝴蝶、小帽子等,还用高粱杆扎眼镜、扎灯笼、做鸟巢。除了小物件,还有高几十厘米的高傲公鸡、扫地笤帚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