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加快推进地热及污水余热应用

2013-12-19 10:47:00    作者:程强 张滨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污水 深层地热 余热资源 供热改造 加快推进
[提要]12月15日,胜利油田最大的地热代油供暖项目在位于东营市牛庄镇的聚园小区投产试运行。油田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负责人赵书波指着不远处的烟囱说:“已经不冒烟了。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利用,油田今年年初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地热及污水余热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11月初又专门成立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统筹配置资源,牵头运行项目。

  大众网东营12月19日讯 据胜利日报消息,12月15日,胜利油田最大的地热代油供暖项目在位于东营市牛庄镇的聚园小区投产试运行。油田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负责人赵书波指着不远处的烟囱说:“已经不冒烟了。用上地热,烧了26年的锅炉已退出历史舞台。”

  聚园锅炉房于1987年投产运行,随着设备不断老化,维修费用逐年增多,供热能耗也持续增大。其锅炉均为燃油锅炉,一个供暖季要烧掉原油860余吨,燃油成本高,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

  经深入调研,胜利油田决定采用地源热泵工艺替代燃油锅炉供暖。这是一种利用地表土壤热能实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

  据介绍,东营地区地表土壤温度常年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通过一组组埋在地下的U型管换热器,可在冬季把地层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在夏季可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层中去。

  作为一种先进适用的高效节能技术,地源热泵工艺近年来在油田广泛应用。仅今年以来,就先后在胜利采油厂科研信息综合楼和海洋船舶公司职工公寓楼推广应用,其中后者是以海水作为热源和冷源实现供热制冷,均取得良好效益。

  在聚园地热代油项目中,共新建能源井656口,井深120米,供暖面积3.77万平方米。目前系统试运行平稳,在室外温度零下6摄氏度的情况下,室内温度超过20摄氏度,实现稳定达标供暖。

  作为具有先导意义的新能源示范项目,油田在运行中着力探索能够经济利用新能源的新模式。该项目创新采取了特许经营的BOT模式,项目投资和15年内的运营维护均由山东海利丰地源热泵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油田采取买热方式,期满后项目移交油田,实现双赢。

  目前来看,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单位供暖成本仅为改造前的40%,预计年节约成本418万元,年节能量1234.2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硫5.54吨、二氧化碳3122吨、氮氧化物12.79吨。同时,由于采取业务外包的方式,该项目对加强用工管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积极意义。

  本项目利用的是浅层地热资源。胜利油田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开发利用。今年,油田在充分调查地热及污水余热资源现状及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采油污水余热、深层地热利用和浅层地热利用三大应用方向,并着手编制应用规划,积极推动三类应用的示范项目。

  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利用,油田今年年初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地热及污水余热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11月初又专门成立地热余热资源开发项目部,统筹配置资源,牵头运行项目。目前,三类应用的示范项目均提速推进,其中深层地热利用方面,油田与新星公司合作的首个项目华瑞小区供暖项目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底前竣工投产。

  明年,胜利油田将进一步加大地热余热资源的推广力度,除外围社区锅炉房供热改造、办公区及新建住宅供热外,还将探索应用采油污水余热就近为联合站和周边生产生活供暖。同时,油田将探索建立完善经济适用的新能源利用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