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典型的新风采——记河口采油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国梁

2013-12-27 09:06:00    作者:李海峰 杨辉 苏惠峰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国梁 采油厂 新员工 副矿长 填报志愿
[提要]一上午时间,和组织科的同志一起讨论研究党建工作,思考分析,最后拿出几页纸的具体思路。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在读书中滋养心灵,国梁耗时半年多,带领大家建成了“河口采油厂数字图书馆”。

  大众网东营12月27日讯  据胜利日报消息,10月6日中午,国梁跨进家门时,已是11点40分。

  一上午时间,和组织科的同志一起讨论研究党建工作,思考分析,最后拿出几页纸的具体思路。当想起为孩子做顿午饭的承诺时,已经来不及了。

  少不了受埋怨,国梁习惯了,家里人也习惯了。这么多年来,越是这样的长假,他就越忙。因为难得的假期,大把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工作。

  现在的国梁是河口采油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与12年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称号,担任基层副矿长兼指导员比较,担子重了,责任大了。但是,熟悉国梁的人都说:“国梁一点也没变。”

  不变的是他的作风和干工作的那股子劲头。被授予“新时代青年创业者”称号后,国梁瞄准更高目标,把以“献身事业、扎根一线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锐意创新、务求高效的开拓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国梁精神”打磨成了永不褪色的旗帜,而且绽放出新的时代风采。

  身份变了,自我要求没有变

  “员工群众敲开你的门,不知道鼓了多大的勇气,下了多少次决心,我们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国梁经常这样对机关工作人员这样讲,也用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

  国梁的要求多,这一点他分管科室的工作人员体会最深。厂工会组织民管干事张继峰说,在“幸福一线”工程中,为基层配备的电器等物资,小到手电筒的灯泡他都叮嘱要对比质量。国梁的细心和负责,不得不让供货商们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工夫。

  对工作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不管环境怎么变,岗位怎么变,国梁的这个特点始终没有变。

  每到周末,国梁的妻子就成了他的“司机”,到办公室加班或者有事外出,国梁要么走路,要么就抓妻子跑一趟。国梁的司机小王说,国书记很忙,但是自己却不累,领导不用车接车送,而且周末、私事从不用公车。有时国梁被邀请外出讲课或者个人出去参加学习,也都是买票乘交通车前往。

  其实,自律已成为国梁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走上厂领导岗位后,常人理解国梁的“权力”更大了,但是,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的作风上,国梁都跟过去一样没啥变化,反而更忙碌、更严谨了,甚至更“小气”了。河口厂工会副主席马祥和国梁共事多年,他说,在工会谁也不能搞特殊化,任何一项工作他们都有完善的程序和制度,在这些方面国梁要求特别严格,有公开、有监督,全程阳光操作。

  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国梁这样看待手中的权力。今年,注汽大队的移动锅炉在飞雁滩油区作业,员工反映饮水困难。国梁跑到现场了解情况,当天就协调解决了问题。9月份,厂里办的“小学生托管班”扩容,开学前他就安排组织消防演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国梁把服务基层当作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国梁的办公桌上,摆着“十件实事”运行大表。随手翻阅后不难发现,这十件实事中,其实包含的小事过百件。“幸福一线”工程、“锦、绣、河、彩”四大园区住房建设、员工家庭援助、员工团购服务等等,每一项都事关民生。今年7月份,国梁组织了“十件实事”通报会,邀请员工代表参加,当负责具体运行的部门一项项通报进度后,本来带着怨气和意见来的员工代表们服气了。不但运行规范,而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大家心里亮堂了。

  采油厂第一次团购牛奶,1400多人参加。采油厂成立“工友志愿者”服务队,345名员工自愿报名。在“锦、秀、河、彩”四大园区住房建设销售方案出台前,国梁甚至将其放在网上征求意见。帖子发出后,一个月的时间就有1.5万次浏览,248次回帖。把最敏感的焦点问题放到网上听民意,国梁的这一举动,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更有经得起检验的自信。

  身份是组织赋予的,职务是为员工群众服务的。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国梁能够做好,做到群众满意,靠的就是不变的自律意识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身份变了,务实创新的精神没有变

  打开河口采油厂的主页,最醒目的位置是“河采网上职工之家”和《心和》电子杂志。

  这是下半年刚刚与大家见面的新事物,也是国梁依托网络做活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熟悉国梁的人都说,国梁的办法多。在抓工作上,他总有令人耳目一新且简单实用的新举措。

  在国梁看来,时代在变,形势任务在变,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实效,需要坚持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

  针对员工思想活跃,传统思想教育方式收效弱化的实际,国梁不但把基层的主题队会、班会开的热热闹闹,每年还通过“团队拓训”活动的形式,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今年,在他的组织下,十余部“寻访老石油”电视片和“菲菲的生日”、“选择爱”等微电影也与大家见面,以全新的视角和形式赢得了大家的关注与喜爱。

  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在读书中滋养心灵,国梁耗时半年多,带领大家建成了“河口采油厂数字图书馆”。23个大类,18万册图书,一下子抓住了众多视线,开通一个月,浏览量就达到5.3万余人次。

  创新动力来自于国梁对工作水平的更高追求。河口采油厂综治办主任谭志平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12年比2011年河口油区发案率同比降低50.7%,2013年同比又降低40%,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组数据是国梁着手实施绿色综治、效能综治、人文综治、数字综治建设的结果。说到工作的感受,谭志平说,大家都感到层次提升了,干活有了更大的格局,更深的内涵。

  创新的灵感源自于员工群众的实际需求。国梁说,我们怎么干,应该职工说了算。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能偏离这个轨道。刚接手生活管理时,河口采油厂有60多家基层食堂,水平在油田也小有名气。难道员工们在食堂就只想填饱肚子?带着这样的疑问,国梁着手规划全厂的“食堂文化”建设,不但引入健康饮食的理念,还把文化精髓植入了食堂管理。随着”食堂文化手册”的汇编下发,这些基层食堂的“管理版本”一次次升级,实现了“最好一餐在食堂、精神加餐在食堂、管理会餐在食堂”。

  国梁抓工作的新意层出不穷。阳光爱心卡、职工大病绿色就医通道、劳模之家、班组直通车、互动共建活动、石油小兵创想工作室.....每个新名词后面都有国梁的创新故事。

  现在,这些“故事”都一一固化为长效机制或品牌工程。而这也是国梁创新的真谛。早在采油四矿担任党委书记时,他主持成立了“杨湖川采油技术研究会”。现在已主持四矿生产经营工作的杨湖川说,那时自己是四矿的青年创新典型,国书记让他挑起这个担子,第一个任务就是建制度。现在,这个协会运行近10年,已经取得了二十余项国家专利。

  国梁抓工作的办法多,一方面在思路,一方面又在制度。工会工作头绪繁多,国梁在全国率先推出工会“大学校”实施方案,把工会工作规范为六大平台,赋予了工会工作新活力。稳定工作难度大,国梁完善“四层三级一中心”稳定工作运行机制,开通“一报一会一平台”信息快速反应通道,保障了采油厂的稳定大局。

  身份变了,与群众的距离没有变

  8月23日中午,河口采油厂护卫一中队员工食堂餐厅来了一位“新员工”——国梁,他来到护卫队员中间,一起与员工共进午餐。

  国梁经常下基层“吃碰饭”,目的是与员工交朋友,敞开心扉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及家庭情况,并认真收集基层的意见建议。

  国梁的朋友多。特别是“草根”朋友更多,很多基层员工对他的评价是最没有架子的领导。

  河口采油厂有几个老上访户,现在他们都和国梁成了好朋友。问及原因,国梁说,因为尊重和理解,是以心换心换来的这份友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国梁就是这样脚沾泥土、心贴群众。

  在与群众密切联系上,国梁有他特有的方式。除了下基层调研、慰问、跟班劳动或接待来访等常规办法外。国梁建起了多条零距离通道,劳动法律督查,发挥职工代表在闭会期间作用开好议政会等等做法让国梁将脚跟稳稳扎在了基层的土壤上。此外,国梁还针对一线采油班组工作地点偏远、分散的实际,在每个班组开设“班组直通车”,打通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国梁的朋友中还有从未谋面的网友。网络是意见最多的地方,国梁专门在“河采网上职工之家”中开设“在线恳谈”栏目。基层员工心里的疑惑,存在的实际困难,对采油厂各路工作的意见建议都能在这里表达倾诉。除了安排专人负责在线回复和处理外,国梁每天都在线。在试运行的两个多月里,通过这个渠道就解决基层和员工群众实际问题50多项。

  上网就能和国梁说说话。现在,基层的年轻人特别喜欢这个平台,围绕分房、奖金发放、误餐费管理、生产经营等问题,大家在网上充分交流,不但打消了疑虑,还提出了不少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一根网线,接了地气,通了民心。国梁不仅在密切联系群众渠道上不断拓宽,而且也将对群众的感情拓展到了油田外。作为山东省直选派第一书记,他来到沾化县下河乡,担任南韩村等两个村的第一书记,并担任工作组的组长,协调10个村的工作。上任不久国梁就给自己定位:学经验、接地气、提素质、架桥梁、办实事。尽管两边跑,两头忙,国梁还是很快和村里的困难户交上了“朋友”,这个来自油田的“外乡人”变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同样感到贴心的还有栗文新,这个今年刚上大三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得到了国梁的资助,同时受资助的还有五人。15年间,不管岗位怎么变,工作怎么忙,国梁一直在默默地支撑着这些失学孩子的人生梦想。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栗文新选择了石油专业,他在心里,已经把国梁当作了榜样。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