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08:11:00 作者:蒲创科 李长宝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3月21日讯 “在垦东403井组作业投产之际,向为该井组优质高效施工提供高质量监督的贵中心及现场监督,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这是日前鲁胜石油公司致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的一封感谢信开头,同时送来的还有一面锦旗。
在现场监督王勇和田杰看来,收获感谢信和锦旗得益于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去年初在原有驻地和巡回两种监督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动态监督”管理方式。
所谓“动态监督”即依靠中心的专家团队,利用网络传输实时监控勘探开发工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施工方下达整改指令并监督、检查整改情况,以此来提高工程监督的质量。
“这样,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就有了双保险。”勘探监督管理中心主任李山生说,“地下的资源看不见、摸不着,勘探开发工程总有一定风险,如果说驻井、巡井监督是有效监督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动态监督无疑是第二道防线。”
在他看来,作为油田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的质量卫士、效益卫士和安全卫士,只有创新监督方式,全方位做好监督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从严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
据介绍,动态监督管理有两个优势,一是后方专家团队,人员技术高,资历深,经验丰富;二是信息化手段高,借助各种信息平台,后方专家团队能够及时对后续施工进行分析、预测,实现全过程实时监督。
事实上,动态监督一方面利用多种网络信息化手段,对实时传输的信息进行检查、监控,准确掌握现场施工动态,确定监督工作重点。通过发现工程、气测等参数异常,判断现场出现的复杂疑难情况,及时与现场联系或针对问题上井,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另一方面,专家团队利用勘探决策支持系统结合设计,对重点井施工环节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现场监督制定监督控制措施,为准确确定钻井取心时段、技术套管下深、卡准完钻层位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专家团队还建立三方专家“会诊”制度,及时解决复杂工程的技术难题。
比如,单192井是一口设计井深2690米的评价井,设计潜山界面深度2540米,该井主要钻探目的是探索太古界片麻岩含油气情况。将技术套管下至潜山顶面是该井监督的关键质量控制点,现场地质监督秦庆坤在后方专家团队动态监督下,至井深2409米时顺利卡准太古界界面,节约技术套管131米,赢得甲方赞誉。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该中心已累计完成动态监督600余口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