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14:53:00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6月18日讯 今年前4个月,电厂热工部机控二班材料支出费用15万元,与全年承包指标118万元相比,还不及七分之一。胜利发电厂全年成本预算逐年递减,然而,热工部各班组却没有出现“食不果腹”的现象。
通过严管理、重执行、硬兑现,胜利发电厂将煤耗、水耗等牵动全厂成本的大指标,分解成为每个班组员工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指标。班组员工当家理财,盘算指标干活,全员参与成本管控,进一步提升了电厂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被动变主动,人人肩上有指标
2014年,热工部机控二班班长鲁运与部门签订了新一年的《内部经营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把部门的年度成本目标,细化为班组手中的综合承包指标、生产技术指标、费用指标。而各指标再进一步细化,并按照班组考核奖惩办法,落实到班组中的每一名员工身上。
于是,一纸责任书,让每个班组员工成为部门成本控制的管理者,让每个人身上有了成本控制压力。班组员工不仅明确岗位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更知道“为什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员工切实做到执行到位、履职尽责。
员工过去对厂里发电量、煤耗并不关心,总觉得企业总指标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而现在,机控二班承包一系列具体生产运行指标,涵盖保护投入率、修后设备试运成功率、非计划停机次数等,让员工更加清楚,指标控制好了,机组运行平稳,收益才会增加。
“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热工部经理张辉说。该部通过建立成本控制承包网络,将部门成本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上,明确节奖超罚与年终奖硬兑现。人人与成本指标考核挂钩,与电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人人都管事、全员算细账的局面。
班组亮家底,掰着手指过日子
以往,电厂全年成本费用是个“大盘子”,班组成本费用从“大盘子”中捞,班组往往想的是多争取费用。现在,盘子里的“馍馍”分摊到每个班组头上作为“家底”,班组自己盘算“家底”的开支,深入剖析成本影响因素。
“就给你这么多‘馍馍’,要学会掰着手指过日子。”张辉介绍,作为发包方的热工部,年初,根据电厂的大小修计划和各班组生产情况,对班组实行成本费用指标承包,进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
2014年,机控二班的“家底”是118万元,包括材料费、维修费、配件加工费等。于是,该班组对承包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各种因素纳入班组成本核算,建立班组成本核算台账,开展月、季、年度生产经营成本分析,让每个人对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算得了”,确保各项承包指标可控、在控。
为了不超出“家底”预算,他们强化责任监督,每月对较大费用支出情况和超出月度计划额的项目进行说明,提出下月降低费用支出的措施。经年度统计后,超出预算则进行扣罚,节约预算进行奖励。
堵住流失点,成本费用游刃有余
2013年,热工部在成本压减15%的不利情况下,实现了节约资金50万元。
“成本费用能游刃有余,得益于班组成本核算这把‘小秤砣’,在一点一滴中压出的大效益。”张辉道出原委,“把效益流失点变成效益增长点,全面消除了成本‘跑冒滴漏’现象。”
从员工角度来看,像以往的高空作业用多少米脚手架,汽、水管道的保温铁皮需多少面积,全是估算,成本便在估算中流失。现在,员工必须直接去现场用尺子丈量,堵住每个效益流失点,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有用不能扔,能修不能换”成为机控二班的检修新理念。废弃设备不能扔,以备运行设备零部件损坏时,可从废弃设备上拆取替换;故障设备不直接换新,鼓励班组员工做好检修。建章立制,对修复重要设备的员工进行奖励。
去年以来,从热工部试点到电厂全面推行落实,胜利发电厂班组成本核算成了领导者的“眼睛”、管理者的“帮手”、操作者的“价值体现”,让企业和员工的呼吸同频共振,自上而下,一级控一级,自下而上,一级保一级,向着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体系迈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