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电力李炳森:常青藤下的热忱之心

2025-04-21 15:2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艳秋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通讯员 颜曾 东营报道

  在胜坨镇通明苑社区居委会,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退休职工李炳森有两样“宝贝”被其锁在柜子里珍藏:整整齐齐码在文件柜里的18本居委会接访工作日志,记录了他八年间处理的3000余件居民诉求;厚厚一沓荣誉证书,见证着这位76岁老党员“退而不休”的赤诚初心。从仅有9人的居民委员会到下设4个协会共500余人的“常青藤自治组织联合会”,从解决下水道堵塞到操办社区大型晚会,李炳森用十四年光阴谱写了一曲电力退休职工的奉献赞歌。

  三句话的承诺

  2011年的通明苑小区,年轻人因各种原因陆续搬离这里,留守的800余户居民中,有部分老弱病残群体面临诸多生活难题,刚刚退休的李炳森坐不住了,身为电力人,小区又是电力老根据地,看着自己身边的老伙计们,他心中立下了“替居民说话,给居民办事,为居民服务”三句承诺,牵头组建了小区首个居民自治组织。

  翻开泛黄的《通明苑小区居委会接访情况工作日志》,刚开始的记录尤为密集:3栋2单元老王家水管冻裂、5号楼老李需代购药品、小区健身器材损坏报修……9人组成的居委会每天两班倒,值班日志上事无巨细地记满家长里短。“那时候每天要接访好几个问题,最愁下雨天,老房子漏水报修得挨家挨户跑。”李炳森指着墙角的雨靴笑道。正是这双沾满泥点的雨靴,陪他往返于小区与政府部门之间,将问题细致地反映给上级部门,推动小区下水管网纳入地方政府改造计划,让困扰居民多年的返污问题成为历史。

  常青藤的蓬勃

  随着油田小区移交地方管理,这支“草根”队伍在2019年迎来蝶变。整合原有44个兴趣团体成立的“常青藤自治组织联合会”,如今已发展出文体协会、爱心互助协会等四大板块,涵盖便民维修队、红白理事会等20余支特色服务队。

  每周二上午,社区活动室总会飘出悠扬的二胡声。由李炳森担任校长的垦利区老年大学分校里,书法班学员正临摹《兰亭集序》,舞蹈队排练着新编的舞蹈。而在隔壁的“578互助队”,志愿者们正在清点端午节慰问物资。“‘578’取自‘我去帮’的谐音,现在登记在册的独居老人有133户,每个月都要上门走访。”爱心互助协会理事长老孙边说边往记事本上添新备注。

  最让居民称道的是延续十二载的“便民服务日”,每月的固定日期,李炳森与电力分公司马坤俊志愿服务队联合,在小区居民提供磨刀、理发、义诊等二十多项志愿服务。据统计,联合会年均组织大型公益活动30余场,解决民生问题400余件,服务覆盖率达95%。

  热忱之心永驻

  2022年寒冬,接连两个恶性肿瘤确诊通知书,曾让这位钢铁般的老党员沉默良久。“躺在济南医院的病床上,听着窗外北风唿啸,脑子里全是小区还没有完成的大事小情。”手术前夜,在静脉输液滴答声中,他还在电话里协调元宵节灯会供电保障工作。当护士发现这位“不听话”的病人总是不注意休息、不好好养病时,李炳森只是笑着晃了晃扎着留置针的手腕:“我这身子骨就像用了四十年的变压器,得抓紧把图纸‘过载’给年轻人。”

  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源于他心底的“三怕”:“一怕辜负油田和电力分公司领导的信任,人家年年带着米面油来慰问,咱不能躺着当‘甩手掌柜’;二怕寒了老伙计们的心,二十年的磨刀队、红白理事会,哪支队伍不是我看着长大的;最怕的是那些独居的兄弟姐妹……”说到这里,他喉头微微发哽,道出了坚守的动力源泉,“油田没忘记我们,电力公司没忘记我们,所以我们更不能辜负这份情。”

  夕阳西下,社区文化长廊的常青藤在晚风中舒展新叶。李炳森习惯性地翻开工作日志,在新一页郑重写下:“只要还能走得动,就要当好居民的‘勤务兵’”。这位有着54年党龄的老电力人,正用永不褪色的初心,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初审编辑:张艳秋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