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秋
责任编辑:赵静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滨8块斜36井区大力实施“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开发新模式,变“一条条地钓鱼”为“一网网地捕鱼”,在未投产新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井区日产油量从14.5吨增至29.4吨,实现翻番,累计增油896吨。
滨8斜36井区位于断块油田滨8块南部,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地层能量低,采用多层合采方式开发,按照面积井网布井,水井和油井的井距小,2口水井部署在低部位,2口水井部署在高部位,因为水多流向构造低部位的油井,易形成固有的水流大通道,加之受层间渗透率差异大等因素影响,有的油井易水淹、含水上升快,有的油井过水少、采油少,井区内低效水循环,很多剩余油采不出来。
以往,按照传统开发思路,多是依托精细的剩余油描述技术找到剩余油,采取打新井、补孔改层和注采调配等方式将其采出来。采油管理五区副经理李雯说:“就像是定点‘钓鱼’。但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越来越少、越来越分散,‘钓’起来越来越难,这个井区常规注采调配见效的仅占36%。”
为打破开发困局,去年7月份以来,该区领导班子带领技术人员等认真学习滨南厂勘探开发新理念新思路,学习其他单位同类油藏低注高采、人工仿边水驱的案例,引导干部员工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新的开发模式。
李雯介绍:“断块油田有天然的地层倾角和油水重力分异作用,使得剩余油会自然向高部位富集,断块油藏可以充分借助构造高差的天然优势,拉大油水井间的井距,实施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水井大排量注水,油井单井采单层,大幅度提高注采能力,提高采油速度。”
沿着这一思路,今年1月份,这个区对该井区井网进行优化调整,拉大井距,将低部位的滨8-20井从油井转成水井,对滨8-20井和低部位的滨8X21、滨8X36两口水井实施增压注水,形成人工仿边水驱,将高部位的水井滨8-18转为油井,高部位的另外一口水井停注,把井区原有的以水井为中心的面积井网调整为行列式井网,通过大幅提升注水量,借助断层遮挡和构造高差的“双重优势”,促使剩余油向高部位富集。
李雯说:“就像是从更远处,用一张横向的、更大的网拉过去,把分散的剩余油驱赶到断层的‘墙角’,将他们一网打尽。”
经过短短3个月的调整,3口水井日注水量从60立方米升至550立方米,8口油井日产液量增加83立方米,日增油达15吨。据悉,待“腰部”4口油井剩余油充分释放后,管理五区会将其侧钻至高部位,与高部位的4口油井一起实施单井采单层,实现极致开发。(许庆勇 宋广婷 桑頔)
初审编辑:张艳秋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