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中带队赴托里县庙尔沟开展石炭系野外地质调查

2025-10-10 15:59:3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畅

  10月3日,油田副总地质师兼新春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海中带队前往托里县庙尔沟地区开展石炭系野外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露头观察,深入研究准噶尔盆地西缘石炭系断缝体储层发育特征,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新思路。

  公司领导王波、焦国华、刘江涛、冯岸洲,公司采油工程管理部、钻完井管理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采油管理一区、采油管理三区等20余人参与本次调查。

  带着问题,进行地质露头观察

  此次野外地质调查地点位于新疆托里县庙尔沟,地质构造位于西准噶尔唐巴勒晚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区域露出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是一套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对研究地层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公司专门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许涛教授现场讲解构造特征、地层结构、沉积演化等专业知识,引导大家仔细观察主要地质特征。

  查看露头区构造变形特征

  在地质调查中,杨海中带领大家详细查看了露头区构造变形特征,围绕断层及裂缝的产状、期次、充填等特征展开深入讨论。现场交流活跃,思维碰撞频繁,深化了大家对石炭系构造演化历史、地层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和特征的认识。

  交流认识,指导下步勘探开发工作

  野外地质调查结束后,全体人员返回克拉玛依驻地会议室,围绕本次调查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杨海中指出,此次野外调查系统剖析了石炭系地层岩相、断层发育特征、不同断层切割关系及充填特征,使技术人员对石炭系走滑断裂在挤压段、拉张段和平移段的裂缝发育规律形成了直观认识。接下来,要将野外调查成果切实转化为工程技术对策,在钻井工程方面,针对石炭系走滑断裂不同区段的裂缝发育特征,优化井身结构和钻井液体系,确保断层发育区井壁稳定;在采油工艺方面,要依据不同区带的裂缝发育规律,制定差异化的完井方案和增产改造措施,为油井高产奠定基础。

  杨海中强调,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深入,石炭系勘探目标已从近火山口相的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断块油藏,逐步转向远火山口相的凝灰岩、沉凝灰岩断缝体油藏,油藏主控因素更加复杂、有利区带预测更加困难。要以此次野外调查为契机,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系统总结,将野外工作成果有效应用于勘探开发实践,不断深化石炭系成储成藏认识,夯实基础研究工作,科学指导后续井位部署,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知识体系庞大的地质学而言,尽管地震、测井等资料能够辅助技术人员完成对油藏地质特征的精细描述,但唯有亲身接触地质现象,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基本原理。此次野外地质调查,公司技术人员认真聆听许涛教授的讲解,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请教,在交流讨论中建立地质思维,梳理开发思路,不仅对断层及裂缝形态形成了直观认识,也为后期研究部署明确了重点方向和内容,取得了预期效果。(李龙 王俊淇)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