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评判规则遭观众质疑 姚劲波致歉

2013-09-25 09:01:00    作者:温璐   来源:人民网娱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姚劲波 赢在中国 蓝天队 碧水队 观众见面
[提要]在首期节目中,任务的发布者是以自创私家茶品牌合润麟的董事长现身的汪小菲。既是任务的发布者,又是评委,又是其中一个队伍的队员,如此的身份重叠,使得“作弊”有了存在的可能。

《赢在中国》评判规则遭观众质疑 姚劲波致歉

  人民网娱乐9月25日电 (温璐)第二期《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在江苏卫视如约和观众见面,比起上周任务发布者汪小菲因受压临阵拍桌子“不干了”的状况相比,本周任务发布者姚劲波将自己陷入了另外一个困局:因为规则设置的不明确,最终无法评判最终输赢,但因蓝天队和碧水队表现均很出色,本场比赛以两支队伍打成平手而告终。

  节目规则问题,引起了许多观众的热烈讨论。在节目的卓越品质和劲爆看点引起一片叫好的同时,有观众质疑:规则制定者、裁判、参与者身份的重叠,会否成为后期PK结果公信力的巨大隐患?

  质疑一:

  “一票否决权”是否太过主观片面?

  在首期节目中,任务的发布者是以自创私家茶品牌合润麟的董事长现身的汪小菲。比赛的紧张气氛,从一开始的场地竞标环节就蔓延开来:两队都对销售场地"新城市"势在必得,结果都无功而返!第二轮竞标中,夏华、姚劲波 的"+0策略"迫使袁岳、韩小红把原本零成本的租金提高了一百瓶,精明的碧水队就这样巧妙地缩小了两地差距并且拿到了好的地块!

  两小时的销售时间内,蓝天队得益于完善的销售体系,提前完成了六千瓶的销售任务。碧水队则因为种种原因在最后时刻才完成了销售目标,但在销售量上,他们最终输了对方一百瓶。在一决胜负的时刻,汪小菲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他认为的现场组织更加有序流畅的蓝天队作为获胜队伍!

  对此,不少观众认为,尽管新版《赢在中国》和老版从内容到形式都截然不同,但和以往马云、柳传志等多位商界坐镇评委的权威相比,仅由发布任务者一人决定胜负,是否过于主观和片面?

  节目组回应:

  对此,节目组表示,“这12期节目发布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和发布任务者的企业紧密相关的,另外11名选手的身份,也就相当于是发布者企业的员工,既然如此,老板自然最具发言权。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比老板更了解这个企业到底需要什么,而且老板会带两名公司副总全程观察两队情况,由他们给出胜负评判建议。”

  质疑二:

  身份重叠是否会引起作弊行为?

  既是任务的发布者,又是评委,又是其中一个队伍的队员,如此的身份重叠,使得“作弊”有了存在的可能。而在第二期节目中,身为碧水队队员的姚劲波,就触碰了这一雷区。

  节目中,袁岳带领的蓝天队,对战夏华带领的碧水队。任务是58同城APP下载数量的比拼,和现场招聘劳动合同的签约数。蓝天队王江利用APP下载链接的窍门,让蓝天队起初遥遥领先,后因评委姚劲波临时调整链接,“知情”的碧水队很快把蓝天队远远甩在了后面。

  招聘会上,姚劲波继续着“作弊”之嫌。现场,决定胜负的关键是现场合同的签约数量,所以劳动合同的准备,就成了关键细节。蓝天队事先准备了1000份通用合同,但碧水队只有100份,形势危急之下,58同城观察员发布了最新信息:意向书也算。于是,蓝天队充足的合同优势顿时化为虚有。

  一次修改任务,一次修改规则,都让碧水队绝处逢生,蓝天队陷入被动,这让比赛的公正性,受到了挑战。作为任务发布方的评委,同时作为任务发布会方队员的姚劲波,成为最大的焦点。连队长夏华都抱怨被姚劲波“搞晕了”。最终,在评判胜负的关键环节,姚劲波宣布两队都赢得了胜利,并起身向11位Boss道歉,“现实的情况,是规则设置的不完全明确,和现场大家的能量太大了,导致我们没办法分出一个胜负,这是失误……”

  尽管如此,观众们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如果以后还出现类似的情况,那比赛的公平性,到底何在?”

  节目组回应:

  “本期节目中,姚劲波也向大家深深检讨过,认为自己做的不完善,也为后面的比赛提供了教训,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结果”,节目组表示,其实姚劲波的表现,正是体现了他对公平、公正的尊重,对契约精神的致敬。这次失误的出现,也正是各位队员在磨合过程中一个必经的过程,考虑到全程纪实录制,节目组很少会有干预。据悉,之后的比赛中,还会出现两队互换队员的规则,这样也可以有效制止有选手过于偏心。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