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破解“四大难题”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

2014-06-03 16:13:00    作者:王青青 王海波 周建功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垦利;破解;“四大难题”;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
[提要]自“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开展以来,垦利县交管大队结合本县实际,积极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有效破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五大难题”,规范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保持了农村地区交通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双下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大众网东营6月3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王海波 周建功)自“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开展以来,垦利县交管大队结合本县实际,积极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有效破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五大难题”,规范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保持了农村地区交通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双下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破解农村道路“管理力量少”的难题。按照“措施深入一层,责任部署到村”的总体思路,大队借助基层乡镇和农村组织力量,构建“政府主导、交警指导、部门配合、群防群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住乡镇交警中队按照“主体在县、管理在镇、延伸到村”的管理体制,借助镇村资源整改道路安全隐患、发动各方力量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做到点、线、面结合,村管、人管、物管三管齐下,实现服务窗口前移至村庄,执法工作深入至村庄,宣传工作开展至村庄,隐患整改落实至村庄,构筑严密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网,切实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薄弱的问题。
    破解农村道路“安全系数低”的难题。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保障差的问题,大队全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三长”负责制,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目标,落实路面管控、宣传教育、源头管理、隐患排查、事故预防等各项工作责任。“三长”负责制,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包保”责任制和网格化巡逻方案,根据辖区道路数量、里程,按方位划定若干责任片区,由辖区交警大队负责同志担任片长;以责任片区内的国道、省道等重点道路为单位,由辖区交警中队长担任路长;根据道路里程、交通安全状况及警力情况,将道路划分若干路段,由民警担任段长。全县共确定片长4个、路长8个、段长12个。同时,加大路面布警密度,要求片长、路长每天到责任辖区路面查勤,督查警力上路、勤务管理、秩序整治等工作情况;各基层中队对民警划定责任区,中队长与一线民警同排班,同考核,每天上路管事纠违;机关民警实行站高峰和定期上路协勤制度。
    破解农村道路“管理盲区多”的难题。根据辖区实际,实行农村地区交通管理“四延伸”制度,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农村地区管控网络全覆盖。将管理力量向农村延伸。镇(街道)政府建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组织,由镇财政出资,每村组招聘1-2名交通协管员,专门负责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和隐患排查、源头宣传等基础工作,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战线长、力量弱、盲区多的问题。将管理手段向农村延伸。将车管业务下放到乡镇交警中队和交通警务室,在村民服务中心设立摩托车检验点,对变型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等实行一车一档“户籍化”管理。将科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道路监控建设,在农村道路与县级以上道路交叉口安装高清监控,实现乡道、路口监控全覆盖。将管理重点向农村车辆延伸。坚持不懈采取“三查三治”(查涉牌涉证、治严重违法行为;查酒后驾车、治超员超速;查工程泥头车、治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的整治措施,持续开展一系列整治行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破解农村群众“交通陋习多”的难题。深化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从源头上引导农村群众依法出行、文明出行。搭建多元平台。利用橱窗、广播多种等宣传方式,形成农村地区点、线、面全覆盖的一体化的宣传网络。通过“少年交警队”、文明交通微电影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确保“阵地到村组、宣传到家中、提醒到路边、教育到田头”。加强乡土宣传。将文明交通常识用本土语言在乡镇广播站循环播放,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注重常态引导。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文明交通公益广告;不定期组织镇村干部走村入户“拉家常、说安全”,形成“天天有声音、时时有提醒、经常说安全”的常态引导机制。搭建宣传阵地。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建起了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驾驶人、中小学生、运输企业负责人等到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