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2月3日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对于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客观上,由于各种原因,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
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的危害
影响法律公正,扰乱行车秩序。我国对机动车实行登记管理制度,未注册登记机动车长期上路行驶,不参加安全检验,不办理报废手续,安全技术性能得不到保证,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多发,发生交通事故的指数较大,严重扰乱了路面行车秩序,影响交通安全。
充当违法工具,滋生犯罪土壤。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无牌无证车辆实施盗抢等犯罪行为,公安机关难以侦破,一旦被盗或者发生飞车抢夺案件,无法实施有效的查缉,也无法通过全国机动车辆数据库检测盗抢信息或网上查询比对,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容易成为盗抢违法犯罪人员的“猎物”和逃离现场的“帮手”。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困难。无牌无证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选择逃逸的方式逃避法律责任,致使事故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得不到有效赔偿。同时,因为车辆未入户上牌,也造成案件侦破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无牌无证机动车屡禁不止的原因
经济利益驱动。机动车上牌办证涉及到公安、交通、税务、保险等多个部门,收费项目多,办证手续繁,同时,日常管理中的养路费等又为车主“节省”下一笔“财富”,部分车主为了追求私利,逃避费用,降低运输成本,采取不办理牌证偷着上路的办法使用车辆。另一方面,个别人低价购买赃车上路行驶,这些“黑户车”根本就上不了牌。
安全意识淡薄。车主和驾驶人片面地认为不上牌办证可以省钱,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机动车上牌办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意识淡薄。
管理存在漏洞。由于当前管理力量的匮乏,管理空间上还存在盲区,一些无牌无证车主往往选择一些警力少的道路行驶,钻了管理的漏洞。
加强无牌无证机动车管理对策
整治无牌无证机动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创新,需要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坚持常抓不懈。
坚持政府牵头,打造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分析本辖区交通安全形势,找准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形成由政府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解决交通管理工作中诸如运力不足、群众乘车难等深层次问题,为无牌无证机动车专项整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组织人员深入公路沿线村庄及有车单位,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要把无牌无证车辆对社会的危害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宣传,特别要结合身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让群众认识无牌无证车辆危害,真正让无牌无证车辆成为“过街老鼠”,失去生存空间。
严格依法行政,建立严管严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公安交巡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整治“无牌无证机动车作为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决不能时紧时松。用足用好各种法律手段,加大对无牌无证机动车辆上路行驶的查处力度,形成严管重罚的氛围,努力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处理一人警示一方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