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黄河口晚刊《“喜饼哥”接力传爱 开封老太千里送锦旗》报道了平凡东营人臧海涛的感人事迹。三年前由机缘巧合与开封刘传真老人相识,又因为有着相同的善美心灵,他们有了共同的爱心之举。臧海涛发起爱的接力,三年来,默默帮助着吃住在刘传真家的孩子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刘传真为感谢臧海涛的爱心善举,11月25日,孤身一人从千里之外的开封来东营给他送锦旗,演绎着鲁豫一家亲的感人佳话。一周之后,臧海涛再次坐上驶往开封的长途客车,为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们送去问候和温暖……
1、天冷了,去看看孩子们
几天前,记者给臧海涛打电话,询问他最近的生活状况时,无意间听到一个消息:他准备再去一趟河南开封,把给孩子们准备的学习用品和食品送过去,也顺便去看看刘传真。记者打算跟他一起去开封,看看这群学习环境艰苦却又算是幸运的孩子们。
12月2日下午,记者在东营长途汽车站候车室看到了臧海涛。看到记者真的要跟着去采访,他有些内疚,“这点小事儿,不值当的……”15时20分,在记者的帮助下,他把随身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放进了行李箱里,看到工作人员把行李摆放整齐稳妥后,才放心地上了汽车。 “前两天突然降温,我给刘姨打电话了解那边的情况,谈话中得知,还有20个孩子没有过冬的棉袄呢,我就买了20件棉衣,由于太多不好带,前两天已打包邮寄过去了,这次去是看看孩子们,送点学习用品和吃的,看他们还缺什么。”当车驶出车站,臧海涛拿出手机,给刘传真发短信,告诉她已经坐上车了,他说,这是老人家安排给他的硬任务。想到又能见到孩子们和刘姨了,臧海涛显得有些激动。
2、子夜,亲人们仍在等候
长途车上,臧海涛不断地发着信息,其中有发给刘传真的,也有发给在家的妻子报平安的,“刘姨说,无论多晚,下车后一定要到她家去吃她亲手包的热饺子。”
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零点30分长途车到达开封市曹门大街。下车后,我们告诉刘传真已安全到达,由于天很晚了,就不去打扰了,明天一早再去她家,可是说什么她也不愿意,千叮万嘱,让我们务必在那里等她。不一会儿,路灯下出现了一个行色匆匆的消瘦身影,后面还跟着三个孩子。看到臧海涛之后,刘传真情不自禁地紧紧抱住了他,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臧叔叔好。“孩子说不放心,非得陪着来接臧叔叔”。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拎起臧海涛的行李。
一进刘传真的家,她就开始煮饺子。记者看到,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家”,房间里挂满了“十佳母亲”、“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和人们送的各种大小锦旗。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水饺做好了,刘传真“命令”我们所有的人都得把碗里的饺子吃光,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了香喷喷的饺子。
3、关爱,只有永远没有终点
第二天早上,记者在刘传真的家里看到,穿着一样颜色的红色棉衣,正围坐在二楼的学习桌上认真写作业,他们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有难处随时给臧叔叔说。”臧海涛一边给孩子们分发带来的学习用品,一边问孩子们冷不冷。“臧叔叔,我送你一个礼物,这是我自己画的一辆小汽车,长大了我送你一辆这样的小汽车,希望你能开着它到处去旅游……”王宁小朋友拿着一张画递给了臧海涛,好几个孩子也都为臧叔叔准备了别出心裁的小礼物。臧海涛告诉记者,来这里学习的孩子,全是附近打工或者摆摊做生意的农民工子女,许多还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小王宁出生31天时,妈妈就因为癌症去世了,他一直跟着靠捡拾垃圾为生的奶奶生活。“王宁经常念叨臧叔叔,每次他寄来东西后,他会写信感谢臧叔叔,从心里渴望能有一位像臧叔叔一样疼爱他的爸爸”,刘传真告诉记者,“昨天孩子们穿上臧叔叔寄来的棉袄,小家伙们个个开心地像过年一样。” “看到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我也很开心,收到小礼物,感觉非常幸福。”臧海涛告诉记者。
4、山东人,好样的!
“你是山东的,却能坚持来河南开封默默无闻地献爱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闻讯赶来的河南卫视新闻记者这样问道。面对记者的询问,臧海涛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尽力给孩子提供点方便,这都花不了多少钱,和刘姨比,我还差得很远。”
刘传真所在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动情地说:“臧海涛从山东跑这么大老远来献爱心,不图名、不图利,这种爱心行为非常感人,山东人真是好样的。臧海涛的爱心义举,是跨越了省域界限的爱的接力。爱是没有界限的,他的所作所为,是我们开封人的好榜样;他的善举,将来肯定能带动更多的开封本地人也加入到献爱心行列中来。”
臧海涛告诉记者,《黄河口晚刊》报道了他的事情之后,他每天都能接到许多电话,有表扬他的,也有询问能否加入献爱心的行列的;有许多人倡议,能否把身边的爱心人士组织起来,在咱们东营定期开展各种爱心活动。“刘姨是我的恩人,她的行为感动了我,我只是个平凡的人,做喜饼小生意,我只是尽力而为。”
这两天,臧海涛接到几十个要货的电话,店里非常忙,而妻子一个人忙活不过来。12月3日下午,记者和臧海涛与孩子们依依惜别后,坐夜车赶回东营。 (记者 周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