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2019-05-01 16:36:00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魏东摄

  东营,地处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因油立市,曾是“电线杆子比树还多”的贫瘠盐碱滩,如今终于披上了绿装

  “我们常说好的环境必须要有‘鸟语花香’,‘花香’好实现,但只有生态环境过硬,才能听得见‘鸟语’。”

  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已由2000年的283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加到1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1种增加到51种

  全球有东方白鹳4000余只,这里累计繁殖超过1300只

  这里的黑嘴鸥达4000多只,仅次于辽宁盘锦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高质量发展仍在探索路上——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冯瑛冰 王仁贵 吴书光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辗转5464公里,在入海之处冲积出一片土地——黄河三角洲,造就了东营这座城市。

  行进在东营市区通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路上,车窗外一马平川,湿地随处可见。越近保护区,湿地面积越大。约莫一小时后远远便看到了“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之一的远望楼。楼的旁边,“黄河入海口”几个大字尤为醒目。从此处乘船再向大海方向行进十余公里,眼前就是一片汪洋了。河海“黄蓝交汇”的壮丽奇观绵延数十公里。

  这是2018年6月23日航拍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片土地的神奇。已在这里工作了32年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吕卷章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黄河含沙量较大时,年均来沙量达到16亿吨。这些泥沙中30%进入到深海,40%停留在浅海,剩下的则形成新的国土。“每年新增土地达到3万亩,平均每天新增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此成为这里的标签之一。与之相伴的还有石油之城、盐碱之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独特名片。东营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这些“名片”划定的边界里,找寻出路,拓展空间。回顾其成立以来的历程,向着秀美宜居的方向,绿色伴着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一起生长,盐碱之城终于披上绿装。而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心区的东营,保护与发展的探索仍在路上。

  这是6月23日航拍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呵护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东营市拥有413公里海岸线,1200平方公里滩涂,湿地资源丰富,境内浅海、陆地、湖泊湿地资源4580平方公里,湿地率达41.58%。黄河从这里流入渤海,使得这里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造就了“河黄海蓝”的独特景观。在保护区内的相关区域,车行处,不时惊起一滩鸥鹭。

  据了解,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占东营市面积的六分之一以上,相当于2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

  这是2018年6月23日航拍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依托这一片湿地的特殊资源,保护区建立了鸟类科普园。吕卷章指着科普园内的鸟一一向记者介绍。每一种鸟的特色、习性等,他都如数家珍。一些鸟还是他一手救治。在不远处的鸟类博物馆里,视频实时关注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动向。展厅内则陈列了包含珍稀鸟类标本在内的1400余件标本物。

  吕卷章1987年到东营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那时看到这里鸟很多,就觉得应该建立一个鸟类保护区,于是准备取名为东营丹顶鹤保护区。”吕卷章说,后有专家认为,光保护一种鸟不对,于是改名为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1990年10月,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1991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务院批复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只有黄河水丰沙足,才能一步步逼退海浪对土地的侵蚀;而当黄河水沙量不足或断流时,大海则寸寸紧逼,蚕食着新生、脆弱的土地。

  面对高盐碱的新生地,智慧的黄河口人民引入黄河水“压碱”,充裕的淡水使得盐碱水不再向上渗透,土壤盐碱度走低,湿地生态渐趋平衡。

  自2010年开始,当地连续实施了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年均调水3000万立方,黄河故道断流34年后重新实现全线恢复过水,有效改善了刁口河流路两侧的生态环境。

  4月16日拍摄的全线恢复过水的黄河故道 王仁贵摄

  这些努力换来了显著的成效。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开始眷恋黄河口湿地。保护区鸟类种类已由2000年的283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加到1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1种增加到51种。全球有东方白鹳4000余只,这里累计繁殖超过1300只;这里的黑嘴鸥达4000多只,仅次于辽宁盘锦。东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

  保护区内,东方白鹳在电线杆上高高挺立。喜好高处,且高压线又能提供保护,东方白鹳把巢筑在了一桩桩电线杆子上。

  当地还专门搭建了高10米、顶端焊有“井”字形铁架的人工招引杆,供东方白鹳“安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东方白鹳这一濒危种群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家园。

  据介绍,全世界有8条鸟类迁徙路线,其中两条经过东营。每到迁徙季,600余万只鸟会在东营捕食、栖息、翱翔,因此这里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在山东省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眼中,环境好不好,鸟类比人类更有说服力。“我们常说好的环境必须要有‘鸟语花香’,‘花香’好实现,但只有生态环境过硬,才能听得见‘鸟语’。”

  对于保护区的设立,东营多位干部坦言,保护区成立时正值胜利油田的丰产期,划定保护区域,关停相关生产设施后,也给当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时感觉是真的很疼。”当地一位领导干部说。

  目前,胜利油田还有部分开采平台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实验区在取得环保手续后可以生产,但不允许新建任何生产设施。“我们已经确定,剩下的158处生产设施,两年内全部清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清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本刊记者从中石化官网上查询到2018年6月的一篇文章显示,胜利油田退出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生产设施,将减少年产原油近30万吨,按约70美元/桶折算,年产值达10亿元。

  这是东营落实生态优先战略毅然作出的抉择。

  盐碱之城的绿色执念

  东营因油立市。这里集中了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85%的产量和80%的石油地质储量,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东营市于1983年10月挂牌成立。

  对于这座有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城市来说,荒原的记忆并不遥远。调研中,带给东营深深触动的一个小小片段为当地干部多次提及。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一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节目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我省没有树的城市是哪里?”一位现场观众抢答:“东营!”“完全正确!加十分。”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比于几十年前“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兔子不拉屎,雁过不留声”的盐碱滩,东营当时的生态环境建设已有了很大改观,但这无意间的问答,把东营的环境现状推到了全省面前,给油城人带来巨大震撼。

  绿色成为这座盐碱之城深切的渴望。在贫瘠荒凉的盐碱滩涂上种树并不容易。曾担任东营市林业局副局长的乔来秋告诉本刊记者,因为缺树,所以盼树。东营种活一棵树很难:挖深坑,铺碱管,铺沙石稻草隔碱,贴隔离膜防盐碱渗透,再用运来的土壤填坑埋树,所下的力气要比一般城市多上好几倍,但东营的林业建设一直在前进。

  “有时人们来这里常疑惑地都上霜了?其实这不是霜,因为这片土地盐碱度非常高,所以地上看起来白花花的。”东营市河口区林业部门人士曾对到这里采访的记者说。当地多位干部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东营的电线杆子比树还多。回忆起东营市委市政府大楼刚建设时的四周环境,东营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规划与政策处处长邵杰光说:“碱得呱呱的,寸草不生。”

  “油洲+绿洲”成为当地发展的不懈追求。如今,东营市中心城绿化覆盖率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景观大道串联生态公园、街头游园连接居住小区,呈现出“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鲜明特色。宽阔的大街上,道路林带色彩层叠,宛若流动画廊。清风湖和明月湖公园里,树木吐绿,花团锦簇。清风、明月为人们的生活添了一份恬静与诗意。

  这是2018年6月24日航拍的位于东营市垦利区的城市景色。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东营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讨论与实践中不断刷新的。

  今年75岁的杨玉珍,早年任东营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在的身份则是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说,从原来致力于经济发展的研究,到现在转变为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自己就是东营发展理念转变的例证。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根据《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以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计划和对策方案。

  此背景下,东营市积极争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支持项目。1994年,UNDP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援助实施。

  这是6月23日航拍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实践中,东营市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过不同意见。UNDP可持续发展项目落地东营后,国际专家对东营发展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的方向提出过异议。杨玉珍笑言,那时大家对可持续发展有曲解,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设定的圈套,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

  在外地一化工城市见到的场景,真正促动了东营决策层观念的改变。“当时那里乌烟瘴气、味道刺鼻,一看到那个情况,心中就觉得,不发展石油化工,‘安知非福’啊。”杨玉珍感慨,“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周边大片海域是浅海,一污染就污染透了,生物多样性就会受到影响。这些促使上上下下更新了观念,应当搞可持续发展。”

  这是6月22日航拍的东营市清风湖黄河文化主题公园。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保护与发展还需深入破题

  泛黄的芦苇丛中,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试验田”,或正在测试不同降水量下芦苇的生长态势,或开辟出水土相间的田地,土里种枸杞等经济作物,水中养鱼。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见到的场景。

  试验站站长韩广轩告诉本刊记者,试验站既致力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也着力探索向盐碱地要经济效益的路径。

  该试验站基于微地形营造的盐碱地生态农牧场模式,通过挖沟蓄水保水、抬田抑淹降盐、坡地稀盐泌盐、平地保水降盐等方式,形成莲藕水产区、沟渠水产区、牧草畜禽区和农田种植区,构建起功能多样的湿地农业,实现种植业、牧草业、养殖业和水产业一二三产的循环发展。

  降雨控制样地(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官方网站)

  这一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探索,高度契合了东营现实发展的需要。

  2009年,《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而这一规划的研究和起草则始于1999年。杨玉珍向本刊记者展示了东营市经济研究中心、东营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于1999年分别签发的文件,主题都聚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提出‘高效生态’的理念,在2009年规划批复时也是比较超前的,而1999年就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说明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合理的,切合发展实际的。”邵杰光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划的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东营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规划的实施对东营市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到2018年,东营地区生产总值4152.47亿元,年均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3.6:73.9:22.5调整为3.5:62.2:34.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9.3万元,是2009年的1.89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4.59亿元,是2009年的3.02倍。

  规划实施十年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仍旧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入解答的考题。

  2018年6月24日无人机航拍的东营市垦利区境内黄河两岸,一边是生机勃勃的城市,一边是肥沃的耕地。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从东营发展实际看,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三次产业结构虽有明显变化,但第三产业占比仍旧较低,比山东省平均水平低15.2个百分点。二产中,对石油工业依赖程度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占比较小。

  横亘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虽有较为充裕的土地,但环境制约因素不断凸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调研中,地方干部表示,保护区面积占东营市面积的六分之一,这一区域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市里还需拿出资金进行管理和建设,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还有干部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制定以来,有理念、有成果,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当前的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较大,希望在现有基础上,单独划出一片区域来作为综合实验区,更好探索保护与发展的生态高效路径。

  当前,东营市已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定位。聚焦这一目标,当地正着力发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加快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

  在受访人士看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区的东营,要把生态置于优先地位,切实在生态高效上探索出一条路子来。这其中,除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把握好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关键。

  现代高效农业的培育上,新世纪以来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落地东营,为探路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而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等机构的探索,也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东营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示范工作以来,已建成恢复示范区1000亩。下一步,我们将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乃至全国湿地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韩广轩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瑞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5月1日起 东营中心城公交线路将执行夏季运营时刻

    30日,记者获悉,5月1日起,东营中心城公交线路将执行夏季运营时刻。届时,绝大多数线路末班车发车时刻将有所延后。 [详细]

    04-30 14:47大众网东营·海报新闻
  • 瞭望|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东营,地处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因油立市,曾是“电线杆子比树还多”的贫瘠盐碱滩,如今终于披上了绿装 [详细]

    05-01 16:55《瞭望》新闻周刊
  • 东营,这一分钟,他最美!

    东营,这一分钟,他最美! [详细]

    05-01 16:22大众网东营·海报新闻
  • 吃住行游购娱样样有!东营游玩攻略请收好

    4月22日,山东省“五一”假期文化旅游产品发布会在山东博物馆举行。 [详细]

    05-01 11:52东营网-东营日报
  • 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

    4月30日上午,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东营会堂召开,纪念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表彰为推动东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详细]

    05-01 11:38东营网-东营日报
  • 全市脱贫攻坚"回头看" 工作会议召开

    4月30日,全市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会议召开,贯彻落实中央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结合2018年度全省扶贫开发... [详细]

    05-01 11:18东营网-东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