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 竞相发展,2019年东营市重点项目观摩今起举行

2019-12-02 18:02:00 来源: 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贾瑞君 李明

  

  12月2日上午,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带队,开始了为期两天的2019年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东营市委副书记、利津县委书记陈必昌,东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军,东营市政协主席陈泽浦等几大班子领导参加观摩。

  

  观摩主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活动为动力,冲刺四季度,强化使命担当、深化实干作风,聚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通过现场观摩、点评评议,集中检阅项目建设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齐心协力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

  

  此次观摩将采取现场观摩和召开总结评议会议的形式进行。观摩期间,将围绕构筑“5+2+2”产业体系,按照“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特不看平、看高不看低”的原则,重点观摩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新上的36个大项目、好项目。

  

  据了解,此次观摩原则上往年观摩过的项目不看,纯拆迁现场不看,纯住宅房地产项目不看,土地、立项、环评、安评等手续不完备的项目不看,有违法违规记录的项目不看,尚未落地开工的项目不看。东营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均全程参与。

  

  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首先来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项目、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项目、斯玛特年产3000吨聚乙烯塑料管件项目、5G用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国商飞试验试飞技术保障中心及空港产业园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听取了项目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产业发展情况。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是国内稀土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等10名院士和多名行业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研究院以稀土催化技术创新及高端应用为研究范围,研发成果优先在东营转化,将为东营引进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催化关键材料企业。

  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项目由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时17年研发,由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之合作进行产业化并投资建设。该项目技术打破美国3M、日本三菱公司的垄断,使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能够生产氧化铝纤维的企业。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核电核能等领域。该材料的自主生产,将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和技术封锁,带动我国关键装备制造、高端材料科学等领域整体水平的提升。

  斯玛特年产3000吨聚乙烯塑料管件项目由山东斯玛特管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股东吉林松江塑料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始创于199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聚乙烯管件研究、生产的企业,参与三项国家标准、两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产品订单60%来自于国际市场。公司一期项目当年1月开工建设,当年6月出口创汇。公司产品销往北美、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供热、供水、供气、排污管网。

  5G用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由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上4条生产线,达产后可年产5G通信用高端陶瓷材料5000吨以及5G用高稳定性元器件3000万支。该元器件与传统元器件相比具有损耗小、体积小、Q值高等优点,能满足5G通信对天线数量、尺寸和性能的更高要求,是5G通信高密集型天线中进行信号传输频率选择的关键器件,广泛应用于国内5G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产品一举打破日本在该领域的垄断,公司实现由材料制造商向元器件制造商的延伸升级。

  中国商飞试验试飞技术保障中心主要建设指挥大厅、模拟飞行室、数据处理机房等功能区块,配备地面遥控测试、远程监控、试飞模拟器等设备,具备完整的测试改装、系统试验等保障能力。中心采用5G工业场景技术,建设首个大数据智能架构,使东营基地真正纳入中国商飞一体化平台,融入中国商飞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核心体系。

  

  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来到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来到牧渔归陆上海洋牧场项目现场,听取项目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工业化水产养殖及全产业链打造情况。

  牧渔归陆上海洋牧场项目位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化水产养殖集聚区,占地面积2329亩,总投资10亿元,由鲲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以生产“高科技、零药残、口感佳”水产品为目标,采用自主研发的全生态养殖系统和管理体系,创立了“牧渔归”“牧渔”等品牌。已在江苏、山东布局高标准养殖基地6个,与盒马鲜生、citysuper超市等合作设立销售网点5个。与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合作,对养殖全过程进行国际水产标准认证;与中建设计集团共建生态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推进农业设施标准化体系建设;与航天宏图签约,打造“北斗+智慧农业”共赢生态圈模式。

  该项目主要建设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和育苗基地、对虾加工厂、区域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休闲旅游中心,打造“科研一养殖一加工一物流一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养殖试验场已试运行,生态育场养殖池、区域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科普研学生态连廊正在建设,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全部建成后,年产对虾6000吨,实现产值3.6亿元,通过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智慧”三产融合示范基地。

  随后,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来到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听取项目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应用等情况。

  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是中科院在东营设立的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开放型研究平台。基地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和我市共建。主要建设黄河三角洲研究中心、5000亩试验用地、国际三角洲论坛常设会址和东营无人机验证场。

  目前,研究中心已经设立运行、试验用地已经投入使用,三角洲论坛已经举办两届并被批复为中科院国际会议,论坛常设会址和无人机验证场正在推进中。为建好管好基地,地理资源所和我市共建了地方事业法人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中科院把黄三角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美丽中国”先导专项课题布局在基地实施。

  通过项目实施,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动物所、植物所、智能所、化物所、海洋所、海岸带所等20余个涉农单位入驻基地。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空天地立体监测等科研成果已经落地转化。

  在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带动下,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基地、中国林科院黄三角综合试验中心、山东省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中心相继签约建设,李振声院士、李家洋院士、曹晓风院士等30个团队,50余名高层次人才在示范区开展工作,助力黄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随后,观摩团来到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现场,听取项目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情况。

  为实现项目区长期稳定补水,改善珍稀濒危鸟类栖息环境,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林草局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总投资1.0687亿元,位于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实验区,占地总面积3200公顷,是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承担的国家投资规模最大的湿地保护工程,工期为2018—2020年,主要实施生态补水设施、鸟类生境改善、植被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五个工程。

  工程自2019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自然保护区成立工作专班,专班成员一线作战,坚持周例会制度,倒排工期、狠抓质量,工程建设推进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36个鸟类栖息繁殖岛、29个植物生态岛、10处鱼类栖息地、13处涵闸、2处观鸟屋建设,新增鸟类觅食区水面面积473公顷,动用土方911.2万方,主体工程建设于11月中旬全部完工。藨草种植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力争明年6月底前完成整体工程竣工验收。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栖息和鱼类繁殖创造更优良的湿地生态环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瑞君 李明 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