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布局应急“先手棋” 织牢防汛“安全网”

2020-07-24 15:39: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唐梦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唐梦琳 东营报道

  眼下,进入“七上八下”的防汛关键期,东营市多次召开防汛专项会议,超前谋划布局防汛“先手棋”,将中心城内涝设防标准提高到超50年一遇,通过水系贯通、积水点改造等加快无内涝城市建设,探索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织牢织密防汛安全网。

  加快无内涝城市建设步伐

  2018年“温比亚”过境,东营城区短时积水严重;2019年,横扫半个太平洋的台风“利奇马”过境,东营再度饱受其害......针对此种情况,2019年东营市围绕建设无内涝城市这一目标,进行46处中心城区积水点改造,实施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在应对“利奇马”台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贯通11条水系、改造33处积水点、实施67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完成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

  “雨天看海”的现象从东营逐步消失,降水被钢筋铁骨打造的东营成功“吸”进肚子里,汇入河海,排涝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2020年东营市中心城无内涝城市建设年度工程全面完工,11条水系贯通工程共计完成水系开挖9288米、水系清淤3250米,新建挡水闸7处、过水涵洞34座。33处积水点改造共完成雨水管道清淤9527米,新建一体化泵井5座,新建改建雨水口2325座,新建生态矩形沟2946米,新建雨水管道6758米,新建就近入河通道97处,新建液位观测点32处。实施了67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工程,将大幅提升改造小区排水能力。

  构建城市中枢 迎防汛“大考”

  “汛期主要受气象降水、河流流量等因素影响,从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所有的气象水文信息,包括卫星云图、天气预警、雨情监测、黄河水情、防汛监控等。”东营市市域治理一体化指挥平台工作人员说。

  结合“一网统管”东营“城市中枢”建设持续推进,东营市市域治理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专班开发了集气象、水务、水文、预案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汛情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系统,整合公安、水务、水文、应急等各类信息资源100万余项,建成“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辅助各级各部门做好应对汛情的全面准备。

  市域治理一体化指挥平台上将分布在全市40条大小河湖上的118个监测点视频监控全部接入,360度旋转的监控云台让中心指挥人员对每条河流的实时水位情况了如指掌。将中心城区100个易涝点和22个积水点的实时信息纳入,一旦出现道路积水现象,将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全力抢排,保障城市正常运转。除了视频监控系统,平台还整合了2011年以来,中国所有的台风历史数据和最新台风信息以及气象实时预判数据,实现多部门共享共用,为有效应对台风灾害提供强力支持。

  同时,为提前做好汛期应急准备工作,该平台创新制作了卡片式应急预案。全市各级单位划分“责任田”,实现紧急联络人AB角制度,卡片预案信息、全市应急物资装备、应急仓库、应急专家等信息全部录入平台,一旦遇到汛情险情实现预案一键启动,应急资源智能化调配、应急会商快速高效,通过GIS一张图、自助导航、轨迹实时查询、融合通信快速响应,实现突发事件的高效联动、快速处置。

  蓄洪4000万方雨洪水 做足战略准备

  东营在超强台风降雨或汛期排水泄洪时,易受海水顶托影响,造成城市内部排水不畅,形成积水。因此,提前为积水准备“容身之地”,是东营做出的战略准备,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由此而来。

  “整个工程投资29.04亿元,根据规划,蓄滞洪区总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总蓄洪能力4000万立方,分为南部、北部两个蓄滞洪区。”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建设组组长周天奎介绍,当汛期降雨增多时,南北部蓄滞洪区可有效收储雨水,可实现雨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当遇到台风强降雨时,可根据天气预报,启动蓄滞洪区运行方案,对广利河、新广蒲河等进行分洪,有效解决中心城内涝问题,让水变得更富有“弹性”。

  不仅如此,天鹅湖蓄滞洪工程还可以增加城市空气湿度,调解区域气候,通过蓄滞洪区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中心城区域生态环境。在施工完成后将建设周边景观台、走廊、绿化带等旅游景观配套设施,打造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示范工程,让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乐享美景、畅游湿地。

  自去年11月份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迎难而上,密切配合,努力克服工期紧、任务重及新冠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经过连续紧张施工,截至6月30日,天鹅湖蓄滞洪工程顺利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共开挖水系4条共计11公里、疏挖蓄滞洪区32平方公里,完成16座桥涵闸的水下部分建设任务,如期达到蓄滞雨洪水4000万方的条件。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