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利津行|利津县王庄险工:巍巍堤工 水上长城

2020-11-14 16:43:4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许洪胜 吕康丽 刘炎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许洪胜 吕康丽 刘炎 东营报道

  11月14日,全国媒体利津行采访团来到了被誉为“黄河下游第一险”的利津县王庄险工,它位于山东省利津县城城北13公里处,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工程长2526米,护砌长2920米,共有80段坝岸,素以险、峻、雄、奇著称。

  记者看到,黄河水在立着“王庄险工”石碑的堤坝前突然甩了一个弯,这个弯来得太急,水势骤剧。巨大的水溜直冲而下,受阻后陡然折转突出,由此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此截堤段,水情极险。

  据了解,该处原为大清河道一陡弯,1855年,黄河于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自利津入渤海,行水40多年后,黄河由“水行地中”渐成“悬釜之势”,泥沙填满大清河道,此处便以抱水迎洪、大溜顶冲而屡屡出险。据《利津县志》记载:“1883年至1955年,境内黄河实际行水55年,有24个年份在两岸发生决溢39次,大小口门共82个。”而《利津县黄河志》决溢年表中记录,在王庄险工处决溢6次,在其上下不足20公里之内,则有46次之多。其位置之险,可见一斑。

  治河有言:“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一百多年来,黄河下游凌决一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天灾。1951年2月3日,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第一次凌汛决口就发生在王庄险工。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年酷寒异常,黄河冰封六百公里,冰厚量大史之罕见,流冰受阻积水如山,两岸村民抢修巡堤,然而上游冰水倾泻势不可挡,冰凌挤烂坝身直扑堤顶,最终大堤溃决,淹及利津、沾化两县耕地45万亩,村庄122个,受灾人口8.5万人,6人死亡。滚滚洪水冲破堤坝一泻千里,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所过之处,房屋倒塌,田地淹没,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昔日桑梓,尽成泽国……王庄险工由此得名。

  随着防洪工程的技术和水平不断进步,到1979年,一种名为“席花缝”的砌石技术从王庄险工走向全河,一直延续至今。该技术由利津修防段工人盖英俊等人在以往扣石坝垒砌方法的基础上摸索改进而成,席花缝扣砌的优势在于石料“咬茬”,避免了直缝、对缝,不仅结构严密、稳定性强,更整齐美观、颇具气势。时隔近40年后,2016年王庄险工坝垛进行改建时,仍首选“席花缝”垒砌法,建成后的整个坝面如同一领条石编织的巨大芦席,与奔腾呼啸的黄河交相辉映。

  远远望去,现在王庄险工段的黄河就像母亲臂弯里娇气憨态的孩子——安稳、驯顺、听话、乖觉,梦呓着翻翻身打打滚伸伸胳膊舒舒腿,然后一路笑语蹀躞奔向大海。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