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创新社会救助制度兜底民生保障能力

2020-12-02 10:13:41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李玲 葛占霞

  “真没有想到,家里发生火灾没几个小时,区里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就给送来了5000块钱的救助金,我们一家真是太感动了。”河口区的低保户王月茂说。今年年初,他家因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火灾,房屋烧毁严重,妻子脸部腿部烫伤住院治疗,河口区民政局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启动“救急难”程序,开辟救助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再完善审批手续。事发后8个小时,5000元临时救助金送到了王月茂的手中,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大大缓解了王月茂家的经济压力。其实,在东营市越来越多像王月茂一样,受益于东营市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给予急难社会救助。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全部提高到10万元,开展临时救助2114人次,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011元。

  近年来,东营市紧紧围绕“三个聚焦”,着力解决社会救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打造具有东营特色的社会救助模式,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针对救助资源碎片化、救助方式单一化等问题,东营市深入开展全省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市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民政、教育等9部门联合出台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方案,不断完善救助制度,适度扩大保障范围,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体系。对残疾人、孤寡老人、重病患者家庭等绝对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保障范围,落实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同时,出台了东营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低收入家庭认定提高到低保标准的2倍,更多困难群众纳入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将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人员和刚性支出较大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落实低收入家庭取暖、住房、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救助标准按照低保对象救助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

  市民董清国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人员在摸排过程中了解到他长期患有慢性病,老伴去世,无儿无女,靠低保金维持生活,通过梳理和分析研判,工作人员发现他疑似符合特困条件,立即组织人员入户核查,主动服务,帮助申请,并开通了绿色通道,短短10天董清国就享受上了特困待遇,根据他的个人意愿,他可以选择在家中分散供养,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也可以选择集中供养,入住敬老院,不用为晚年生活担心和忧虑,董清国称赞民政干部为“贴心人”。东营市坚持精细管理,实施精准救助,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6100余人,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管理网络。依托“东营掌上通”,建设民政便民服务专区,实现社会救助数据掌上查询,对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重病、重残及鳏寡孤独人员实行分类保障,依据家庭贫困程度,分为4类10级,落实相应保障待遇。对贫困级别最高的困难群众,家庭基础低保金补差比例按照100%执行,并增发20%的低保金。东营市还建立了“一对一”包帮责任制,落实包帮责任人3200人,包帮困难群众35941人,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东营市还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乡镇(街道),取消审核阶段公示和民主评议两个环节,社会救助审批时间全部压缩到20天之内。针对急需基本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开辟低保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县、乡、村“三级会商”“三级联审”,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制定社会救助“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取消证明材料6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社会救助更加便捷高效有序,真正实现困难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