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在这个以改革为鲜明特征的新时代,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东营,怎么才能冲破制度藩篱,冲过新旧动能转换最艰难的阶段,冲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东营市选择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过去一年,东营市把改革攻坚作为前进道路上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的最锐利武器,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坚定推进改革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油地纪检监察协作办案、减少审前羁押、创新举措助推科技企业发展、创新民主监督等做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农村厕改、加强乡镇政府能力建设、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得到国家部委正式发文推广;黄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等国家级现场会在东营召开;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30余项改革经验得到国家部委肯定推广。
随着一个个改革方案出台,一条条改革举措落地,一项项改革探索付诸实施,省、市部署开展的改革攻坚事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改革事项突破见效,一些困扰全局发展的顽瘴痼疾加快祛除,东营市各项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过去一年,东营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谋划实施了一大批具有东营特色优势的改革事项,为东营市高质量发展增创了优势、拓展了空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必须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担当国家使命。东营市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高位推动下,东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取得累累硕果:在全省率先启动并编制完成《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加快编制9个专项规划,形成“1+9”规划制度体系,在国家规划纲要中体现或涉及“东营元素”58项;作为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被列为第一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名单;围绕生态保护、黄河安澜、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代产业体系等10个领域实施了230个重大工程,总投资7600多亿元。
东营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与济南签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出台《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互通共进、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愈发清晰。
开发区是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东营市在全省较早谋划、率先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任务,权责更加明确,机构更加精简,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管辖面积总体压减83%,管委会内设机构总体压减69%,管委会人员总数压减74%,企业化运营专业园区、专业化推进“双招双引”等工作全面推开,实现了“瘦身强体”、回归本位。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2+13+N”专业化招引服务体系,新引进央企国企20家、世界500强6家、中国500强4家,签约项目投资额2120.7亿元。预计全年对外投资额12.27亿元,同比增长262.05%;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2亿美元,同比增长72.8%。
在改革攻坚征程中,东营市主动紧跟时代“鼓点”,准确找到目标定位,向着难点进,朝着深处改,制度红利加速释放,改革效应日渐凸显。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东营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
流程再造是营商环境打造的重中之重。东营市构建了“1+12+N”流程造制度体系,在获得电力和用水用气用地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新流程。全面完成“市县同权”改革,新下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45项。创新开展“镇街扩权减负”,在前期取消中心城区街道招商引资任务的基础上,明确全市所有街道全部取消招商引资任务和相关考核。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免单服务”,与省会经济圈6市和济宁市实现企业开办“异地可办”;完成“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办理环节、材料和时限均压减70%以上。开展“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政务网络“村村通”。
在财税金融方面,东营市抓住省政府金融支持东营高质量发展契机,构建了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金融协调服务、非法集资案件联动处置等整套制度机制,金融动能转换出现关键拐点,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出清见底。处置非法集资经验被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推广。与此同时,不折不扣贯彻减税降费政策,用足用好中央专项债券,全年争取专项债项目额度居全省前列,保障了133个项目建设。财政资金“拨改投”1.69亿元,占全省年度股权投资总额的67.2%。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东营市2020年“环境打造”工作方案》,明确打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提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具体要求:健全“接诉即办”机制,打通政企沟通难点、堵点;健全“免罚清单”机制,政府为企业“撑腰站台”;健全“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政府为企业“跑腿办事”;健全“限时清欠”机制,政府带头讲信用;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推广……一系列改革举措扎实推进,东营市法治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和提升。
改革是释放体制活力的源泉。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平台企业评级GIS展示中,企业的用电、用气、用热等消耗指标实时更新,企业情况清晰准确、一目了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首批15个制度创新重点课题之一,主要通过价格、用地、用能和排放、产能利用、信贷等5项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通过实施“亩产效益”改革,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企业亩产税收明显提高,企业技改意愿明显增强。目前,东营市已建立起“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
围绕土地增效,制定印发《东营市“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开“标准地”改革,并将“标准地”理念逐步在仓储、科技研发、服务业等行业项目用地延伸推开;完善城镇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机制,处置闲置土地3640亩,完成全年省定任务比例的188%;在全省非试点地区率先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突破。
为集聚人才,东营市出台《关于实施“才聚东营”行动打造新时代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实施“人才新政”23条,构建起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效制度体系。全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61人(个);引进高校毕业生21404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556人,较2019年实现倍增。推进东营人才引进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等政策向油田和石油大学延伸覆盖,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整建制引进胜利油田7个二级院所,吸引科研人员270余人,在解决油地人才流动制度壁垒上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开展农民职称评定的经验被纳入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材,渤海工匠学院列入全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项目。
为提升科教力量,东营市规划建设了东营科教园区和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四不像”模式建设了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省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的创新格局基本形成。胜利学院成功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建设顺利推进,加快构建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出台《东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方案》,实施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62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2家,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瞪羚企业,57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为提升企业活力,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技改资金,推进高水平技术改造,总投资307.3亿元的339个重点技改项目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工作全部完成,实质移交13.79万人,配套出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常态化移交管理办法》,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组肯定。全市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工业百强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攻克一个个难题,越过一个个难关,东营市狠抓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赢得了主动、优势,增添了活力、后劲。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过去一年,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东营市以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打造具有东营特色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体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以“明责、赋权、扩能”为核心,完善提升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模式,在全市建立实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409个,全力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坚持融合融通融智一体,整合市域运行管理资源500万项,搭建起全省首个集市域治理和应急管理“城市大脑”——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
过去一年,东营市坚持问题导向,聚力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成立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领导指挥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疫情处置、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作战,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投资13亿元建设了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县(区)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22家。深化医保流程再造,提高基层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水平,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试点市,中期评估获“优秀”等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过去一年,东营市围绕职能整合,对影响社会运行的一些阻梗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组建市铁路港航发展中心、市口岸和物流发展中心,调整优化市化转办工作职责,整合设立市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切实解决了工作环节统筹不够、相互衔接不够的问题。着力理顺教育、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完成首次中心城区普通高中融合招生,彻底改变了中心城区教育“多头管理”局面,盘活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让群众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过去一年,征程漫漫,东营市以改革“关键一招”决战决胜改革攻坚,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过去一年,收获满满,东营市啃下了一批改革的“硬骨头”,破解了一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的“新成果”,塑造了发展的“新优势”。
新的一年,东营市将按照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