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文洁 于文豪 刘畅 东营报道
5月11日,“追寻建党百年足迹——网络名人山东行”活动来到东营市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领略稀土催化如何在东营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抢抓机遇 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卡脖子”问题
走进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映入眼帘的观影区赫然写着稀土资源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催化材料表征室内科研人员正在电脑前观测检测数值的变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实地参观了稀土催化在发动机尾气处理方面的作业原理,以及催化剂的运用原理。记者了解到,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工信部支持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由天津大学牵头,联合潍柴动力、云贵集团、威孚高科、国瓷材料等八家稀土汽车催化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成立的、国内唯一的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卡脖子’,攻克我国自主汽车催化产业存在的短板技术、空白技术,保障汽车产业链安全,打破国外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为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做支撑,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的成立立足于构建学术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新型研发创新体系。”研究院工作人员李增明在现场说。
研究院专业的技术团队对于突破技术壁垒,解决“卡脖子”问题也提供了保障,招来了采访团的一致赞叹,该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等10位院士和多名行业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以“做大做强中国稀土催化产业、保障汽车产业链安全”为目标,将结合国家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项目,在机动车尾气净化等方面重点布局,将在3年内实现“国六突围 国七布局”的首期目标,带动建成“双创新、双融合、双领军”的稀土催化产业园,保障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促进稀土产业均衡发展,支撑国家环保政策顺利实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院带园”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稀土催化研究院
@洪源是参加此次活动的网络达人之一,在参观完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整体布局以及了解完项目建设规划后,洪源被研究院的“一院一园 一链一高地”的布局模式深深吸引,“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打造的闭环式产业集群,充分实现了产业结构内循环,促进了东营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于2019年8月落户东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两个功能区,在光谷未来城建设大数据基地,建设排放数据模拟及仿真平台和行业信息增值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12月投入使用;在东营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研发与产业孵化基地,占地111亩,建设催化材料研发、催化材料表征、催化材料中试、催化器匹配标定等四大研发平台。为抢占稀土催化领域核心技术制高点,打破西方国家封锁垄断,研究院跨界整合国内最顶级优质资源,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采取“股份制公司+学术委员会+专业化团队”三位一体组织架构。
针对传统科研模式下科研成果无法在第一时间试验生产、应用转化、投入市场的实际,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聚焦“快攻关、快转化、快应用”的现实需求,创新实行“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与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中试试验、终端应用的“内循环”,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动能引领,带动全国稀土催化产业裂变式发展。致力打造“以院带园”发展模式成为产业集群发展新标杆。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已成功协助潍柴实现气体机后处理催化剂贵金属减量,年节约采购成本近20亿元;突破了BASF柴油机后处理SCR催化剂专利壁垒,为2021年7月1日实施的柴油机国六赢得发展空间;填补了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思想的后处理系统数字化仿真设计国内空白。
大力推进稀土催化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稀土资源全面、高效和平衡利用,推进新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科学意义,也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作为支撑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正积极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推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稀土催化全产业链条,聚集一批链上优质项目,形成产业闭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稀土催化产业园,助力东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