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赵静
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从最多时的108例(8月9日)下降到8月16日以来的个位数,由德尔塔毒株引发的今年以来国内最严重的这轮疫情渐入尾声,社会生活秩序正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又是“零疫情”!在这轮疫情防控中,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山东省东营市又一次成功守住了“外防输入”的底线。自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到现在,“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的纪录保持至今,该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令人瞩目。
东营为什么能?
有人说,是因为东营城市小。
东营确实不大。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营市常住人口219万,在山东省16地市中为人口最少市。
然而,病毒传播无边界。从疫情蔓延状况来看,新冠肺炎所到之地,无论城大城小,亦不管人多人少。更何况,从经济体量角度来看,东营又是一座“大城”。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产业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人均GDP高达13万元,长期位列山东第一,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14家,上榜数量全省第一。经济越活跃,意味着人流、物流往来越频繁,病毒输入的风险也越高。所以,作为人口小城的东营,常态化疫情防控所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小。
也有人说,是因为东营运气好。
安全生产领域中有一个著名“海恩法则”,说得是,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个法则,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换成一个更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症状不典型等特点,一旦遇到防控漏洞,疫情暴发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思想越是麻痹大意,留下的“蚁穴”和“窟窿”就会越多,新冠病毒就越容易乘虚而入。无论是本轮疫情肇始之地的南京禄口机场,还是郑州六院的院感事件,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靠运气、凭侥幸是走不远的。
回顾东营的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令人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从未进行过一次全民核酸检测,甚至连一次县区、乡镇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都未开展过。这与国内其他城市动辄一轮、二轮,甚至三轮、四轮的数轮核酸检测,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是东营的核酸检测能力不够。根据东营市卫健委提供的数据,目前东营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00万份以上,2天即可完成一轮全民核酸检测。
然而,大规模的全民核酸检测,先不说经济方面要付出多少财政成本,单是对城市秩序的扰动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代价也足够高昂。而且,全民核酸检测势必带来人员的相对聚集,无形中还会为病毒传播提供可乘之机。扬州广陵区湾头镇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一核酸检测点因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就是一个例证。所以,大规模的全民核酸检测,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基层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干部履职尽责能力的大考。盘点东营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除了始终保持疫情防控的高度警惕、严格执行防控要求、认真堵好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针眼”外,有一个做法特别鲜明,这就是东营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网格化,这一发端于2005年的基层治理模式,各地早已常见。然而,东营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却有着鲜明的“东营特色”。
鲜明的特色来源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以前,东营全市26个单位在基层铺设了16类网格,全市兼职网格员达5万多名。同一区域,多网交叉重叠,有的以河为界,有的以路为界,有的以村居为界,且网格员大都是兼职,待遇低、不专职、不专业。结果是,“一堆网格员,理不清一个小网格”。
从2018年起,东营跳出窠臼,大胆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统筹、多口归一,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16类“网格”、5万多名网格员,整合归并,重新赋能。按城乡社区300户1000人的规模,重新划分网格6098个,含4010个以社区和村庄为主的基础网格,2088个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圈市场以及林田湖草等为主的专属网格,把每个人、每一寸土地纳入网格。原本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726项工作整合精简为7大类229项,连同26个部门职能,归入一网。
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治理资源也向一线聚集。虽然编制紧张“金贵”,但东营仍然统筹挤出752个事业编制,给市县乡三级新设立的48个实体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原本分散于各部门、用于网格管理的7000多万资金,也并为一体。
这样的魄力和投入,值吗?
实践给出了答案。虽并非为疫情防控而建,但东营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却恰逢其时,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广大网格员充分发挥社区随访、联防联控、信息摸排、线索跟踪的作用,在去年疫情初期及时劝说拟从武汉返回的62名东营籍人员留在当地,对3479名从湖北入市人员第一时间落实隔离措施。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70万户、218万人的摸排,始终掌握了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不仅仅是助力疫情防控,东营的这套体系在整个基层社会治理中也是“成色十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办理网格事件88.6万余件,办结率99%,全市诉讼案件同比下降21.2%,进京访下降27%,可预防性案件量同比下降57.3%,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47.1%,在2020年山东省市域社会治理考核中7项指标位居第一。
疫情应对的实践证明,谁能最先控制住疫情,谁就能最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谁就能提供最安全最稳定的营商环境。东营“零疫情”的抗疫成果,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辟了充足空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营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部进入全省中上游。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8%,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0.7%,均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居全省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14.3%,居全省第1位。外贸进出口增长77.6%,今年以来连续保持全省第1位。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想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间隔的是“做到”。是否真正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措施,是否真正补齐了短板、堵住了漏洞,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就像一面镜子,体现着一座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疫情的阴霾终会散去,但人们对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补齐短板弱项的努力才刚刚开始。在疫情防控的这场大考当中,东营这座小城的“答卷”,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学习借鉴。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