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东营市环境打造纪实

2021-09-01 17:52:43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关晨歆

  夏末秋初,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生机盎然。

  全省首个涉外事项综合服务线上平台“东营外事通”正式上线运行状态良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一期项目、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和“最美东营人”发布仪式举行,全市形成“人人都是最美发现者,人人争当最美东营人”的良好风尚……

周广学 摄

  人们在惊叹“东营速度”的同时,也在探寻这座城市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的秘籍:这些成绩和“金字招牌”是如何炼成的?

  近年来,东营市把“环境打造”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确定政务生态、创新创业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四个方面重点工作96项。全市上下紧盯“环境打造”的群众期待和实践要求,聚焦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不断变革创新,敢于破除壁垒,勇于流程再造,接续提升内涵,真正从体制机制层面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截至6月底,2021年“环境打造”47项重点工作已全部达到计划进度,其中制定“一窗受理”东营标准、实行“高频事项·掌上办”、推进企业开办智能审批、大力简化办税等20项工作已完成。

/

  作为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和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集群。新常态下,像各类资源型城市一样,东营经历了发展阵痛。全球经济下行、国际油价下跌、宏观政策调整、资源要素趋紧……这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倒逼东营系统谋划、创新作为。

/张泉江 于中平 摄

  2018年召开的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重要一环。

  市委书记李宽端强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哪里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哪里营商环境优,市场资本、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就流向哪里。

  自2018年把“环境打造”纳入“四项重点工作”以来,东营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年,东营市组建流程再造工作专班,集中解决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问题;2020年,东营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与流程再造专班合署办公,统筹推进“环境打造”、流程再造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环境打造”的坚强领导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东营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流程再造工作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创新制度供给,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积极创新、攻坚克难,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东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全流程监管办法》《东营市政务服务“一件事·一链办理”实施方案》等一个个事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方面的方案办法密集出台,为东营市深入推进流程再造,保障项目建设“加速跑”提供了政策依据;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业务“一窗通办”,“政府免单服务”,“一业一证”改革,“六简审批”等服务的推出,努力实现了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真心实意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一张网”“一站式”“一网通办”“云服务”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服务逐渐成为东营市企业办理审批业务的常态,真正实现了“零材料、零审批、零跑腿”,服务群众“不掉线”……

  “放水养鱼”,以“放”促“养”,最终的落脚点在“鱼”的成长。通俗来说,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追求。

  如今,东营的政务服务环境在朝着“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大步迈进。同时,程序简化、服务升级还给新设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近千元的开办成本,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

  群鸟和鸣,芦花飞雪,这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道独特的景观。

/侯贺良 摄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鸟儿的选择,就是东营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佐证。据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近10年的调查监测,随着生态的持续改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10月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4种,二级保护鸟类64种;38种鸟类种群数量超过全球1%。

  东营,一座连鸟儿都眷恋的城市,正在发生着“颜值”与“气质”齐升之变。

/张振祥 摄

  2018年,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其中每项目标任务都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生态建设为特色。

  三年来,东营市始终把生态保护与湿地城市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坚持高标准保护,实施一批水系贯通、湿地修复、公园绿化工程,计划到2022年,构建起以湿地为核心的中心城区“蓝绿空间”体系。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东营市迅速行动,组建工作专班,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相关规划编制。一系列政策措施紧锣密鼓出台,厚植东营湿地之城、生态之城底色——

  规划引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显著改善。东营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高水平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和《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有58项“东营元素”列入国家规划纲要。实施了北汊河河道疏浚、大汶流管理站湿地修复、四河故道生态恢复试验3个湿地修复项目。完成海洋生态岸线修复5.3公里、滨海湿地修复2197公顷,超额完成渤海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任务。加强重点水务工程建设,项目总量、投资总额均创历史纪录。

  污染治理,天蓝水绿的生态东营初步显现。东营实施异味综合治理项目、水污染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固废危废治理、扬尘治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工作,共护碧水蓝天、筑牢生态之基。

src=https://dytimg.dongyingnews.cn/201902/d8fc1f930f146359d3581c01500a741b.jpg延智 摄

  品质提升,湿地城市魅力更加彰显。东营市厚植“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底色,聚焦重点工程项目,推进11条水系贯通工程,重点对广利河、溢洪河、东营河及内水系环境实施综合治理,做好“水文章”;着力打造精品湿地,推进水系贯通和无内涝城市建设,实现城区“河相通、水相连、能循环”;东三路湿地、东八路湿地、南一路及耿井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高标准完工,中心城水系贯通工程提前完成,东营河河道全线贯通,中心城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湿地风貌特色呈现在大众视野。

  如今,市民漫步于大美湿地的同时,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鸟群身影。越来越多的鸟儿入城,这是鸟儿对城市的“热恋”,这更是大自然对人们努力改善生态的最美“回馈”。人们惊叹东营环境变美、变绿的“速度”,点赞东营的自然生态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而这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诗意,也是长久的活力所在、精神所在、品质所在。

/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高位谋划、专班推进、三方协同、常态调度、资金保障“五项机制”,使科技支撑力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于中平 摄

  创新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牢固树立“平台思维”,以平台聚集技术、人才、项目、服务等高端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形成层次多元、功能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研发基地启用,稀土催化产业园开园,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实践研讨会成功举办;山东省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化工中试基地项目列入2021年省重大项目;山东省生物技术与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组建核心运营团队,筛选拟落地转化和符合产业方向的研发中试项目47个……一批突破性、引领型创新成果,正成为支撑和引领东营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创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担保、补贴等政策扶持。2020年,团市委发布了“东青创业扶持计划”,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建立完善的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服务助力全市青年创新创业。疫情期间,全市共培训各类创业人员5856人,为19277名创业者、92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居全省首位,为稳定东营市就业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培育机制更加完善。围绕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建立了“揭榜挂帅”制度,分两批征集企业重大技术需求30项,发布重大技术需求及科技成果172项。围绕油田科技人才共享,积极推动地方与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开展科技人才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在市级层面,建立油地校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会议,研究谋划融合发展重大事项;在部门层面,市科技局联合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管理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技术装备处、石油大学科技处建立四方沟通会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科技人才合作交流活动。

  如今,东营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彰显,全市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更加集聚,科技创新对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

  今年6月23日下午,“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和“最美东营人”发布仪式举行,10位“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和12名首届年度“最美东营人”受到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个观众,传递出向上的精神力量。

  为深入挖掘、充分展示东营市全境域内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群体,“发现最美东营人”先后推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84个典型人物(群体),通过各种新闻、网络媒体进行广泛推送传播,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全市上下营造出“人人争当最美东营人、人人都是最美发现者”的浓厚氛围,全市社会风尚先进典型培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营商环境改善上,近年来,东营市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障碍,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为减少执法对企业的干扰,大力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执法信息共享,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编制完成了数据归集、联合奖惩措施和信用产品应用三张清单,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基于信用信息运用的纯信用、无抵押、智能化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建立《轻罚清单》《免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东营市从严查处各类干扰企业经营和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在全市树立“谁破坏东营的营商环境,就砸谁的饭碗”的鲜明导向。

/周广学 于中平 摄

  市委书记李宽端在全市第三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对“环境打造”作出专门部署。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不断提升市场投资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科研创新环境、法治保障环境。”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十四五”环境打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哪里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立足新发展,东营市在“环境打造”工作中充分做到软硬皆施:既做到了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抓好硬件的改造提升工作;又充分抓住高质量发展机遇,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确保大项目在东营市落地开花,各类人才纷纷涌入,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东营定不负所期!

初审编辑:丰丽莎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