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核心区

2022-08-18 17:16: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文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苏志浩 见习记者 才雨萌 王丽臻 东营报道

  8月18日,“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场在东营会堂举行。发布会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围绕“坚持高点定位实施高新突破聚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主题,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环境打造、为民服务五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康茂礼表示,上半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4.1、3、3个百分点,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均居全市第2位;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均居全市第1位,其他各项指标均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022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也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的攻坚之年。东营经济开发区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目标、精准发力,迈出新旧动能转换新步伐。

  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坚持把新材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功能陶瓷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5条产业链集中发力,加快推进总投资245亿元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园、电子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60个,贵研催化剂涂覆、合盛铜业新能源铜箔二期等12个产业链关键项目陆续投产,功能陶瓷材料产业链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上半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6.7%,拉动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推动力。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波鸿轨交年产30万片高速车轮项目全线投产,打破意大利路奇霓和德国BVV长期市场垄断。另外,同步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高铁轮对、车轴、特种材料循环加工等3个项目,高铁车轮“材料—车轮—车轴—轮对”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全面起势。抓住渤中风场开发的重大机遇,按照“以风电资源开发,带动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以整机项目落地,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的思路,高水平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2个,建成东营软件园、光谷未来城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服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00家。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了扶持政策,支持有色金属、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老树发新芽”,工作中做到了“有保有压”。发挥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实施了总投资165亿元的兆源机电清洁能源及轨道交通电磁线产业园、威玛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4个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高位嫁接”,不断释放传统产业新活力。同时,认真落实“三个坚决”要求,设立传统产业禁限制目录,严格项目审批,坚决禁止“两高”及产业链条以外项目盲目上马,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引擎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集聚资源、搭建平台,迈上创新发展水平新台阶。

  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国瓷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加快建设高性能纤维研究院、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研究院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平台“外引内孵”,加快推动高精特新项目批量落地。

  创新企业加快成长。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持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近三年,累计为区内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860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9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4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3%,均居全市第1位。

  创新成果加快涌现。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成功突破纳米级氧化锆、蜂窝陶瓷载体、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高性能航空导线等“卡脖子”技术20余项,推动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产业化成果。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坚持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汇聚计划,搭建了北京、济南2处“人才飞地”,集中打造了青年人才创业街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4个主题园区,上半年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0个,引进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陈猛教授等高层次人才18人。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载体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以项目论英雄”,深入落实“2+2”攻坚机制,全区项目建设蓬勃发展,在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中位列第一位。

  项目推进有力有效。从体量上看,2022年共实施重点项目369个,总投资2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年度投资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再次创历史新高。从速度上看,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新模式,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增效。从结构上看,工业项目、“四新”经济项目、“十强”产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52%、75%和87%,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1%和117%,高于项目总体增长水平,项目结构持续优化。

  项目招引成效显著。牢固树立“选商选资”理念,用好“招商引资热力图”,紧紧围绕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沿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引活动。上半年新引进签约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522亿元,到位省外资金99亿元。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总量扩容、质量升级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坚持把环境打造作为第一资源

  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主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商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启动第二轮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实施“两清零、一提标”等总投资11.2亿元的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全力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治理互花米草650公顷。

  政务环境更加高效。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一次办好”再创新,成立全市首家企业服务中心,打造“项目之家”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实现重点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推进时限平均压缩30天。上半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5170家,总量达到6.4万家,同比增长12%。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湖州路、徐州路等重大景观绿化项目4个,莒州路、沂州路等城市道路交通提升项目15个,有效推动了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治理城市“六乱”,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宗旨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今年重点实施了民生实事项目56件、总投资13亿元,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始终把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全冷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城乡低保、困难群体救助等标准较去年再提高了8%以上,位居全省、全市前列。

  就业服务更加精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50个,培训各类技能人员2000余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300余人,增长55%,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余人,增长170%,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继续深化学区制改革试点,加快总投资7.2亿元的东凯中学二期、莒州路小学等6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9所学校食堂新建改造任务,全区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四是卫生服务更加优质,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更加舒心。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严格按照东营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压实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责任,坚决扛牢国家级开发区的担当,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强化攻坚措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