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再“贵远难”——东营市民在家门口尽享“医改红利”

2022-10-25 15: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封富璘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封富璘 张云举 东营报道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东营市卫生健康系统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以系统联动破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医防融合,以“三医”联动改革为抓手优化服务流程,多举措提升医疗质量,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系统联动 破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这几天,东营市利津县村民张浩吉因痛风引起脚部疼痛,他赶紧到县中医院就诊。没想到正遇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坐诊,这让他吃下了定心丸。张浩吉告诉记者:“真是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挂上省里的专家号,有岳专家给我看病我很放心。”张浩吉口中的“岳专家”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主治医师岳亮。

  群众能在家门口挂上省级医院的专家号得益于东营市构建的“医联体+医共体”医疗服务新格局。近年来,东营市着力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他们从龙头抓起,促进资源整合,推进人才技术、管理服务、资金投入“三下沉”。围绕做强县级医院,每个医共体总院均与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实现“大院带小院”。 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向记者介绍:“之前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都是就‘基层’抓‘基层’,村卫生室不行就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乡镇卫生院不行就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现在我们用‘抓系统、系统抓’的思维,系统谋划县域卫生体系,把县、乡、村紧密地融为一体,推动县级卫生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 。

  据了解,东营市5个县区的674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实行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了市、县、乡村管理、服务、利益等紧密联系的医疗共同体。同时织密远程诊疗、药品配送、医疗医保等市域信息“一张网”,构建起基层卫生新动能。

  目前,东营市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诊疗、取药、报销服务,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关口前移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既要治病,也要防病,医生不仅要开治病的处方还要做好健康指导,让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鲍建强向记者介绍,医防融合的核心就是要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把网底“织起来”、 制度“立起来”、责任“担起来”,才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在东营区胜园街道卢家村,村医、卢家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王涛正在给村里的老人普及老年人保健知识。“现在我主要负责健康教育、妇幼及老年人保健、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每周入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上门医疗活动,为老年人定期测量血糖血压。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承担了核酸采样、慢性病药品上门配送等工作。全员核酸时,我要负责比对村民信息。目前的工作开展也都挺顺利的,居民们也都很支持。”王涛说。

  “推动全市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可以充分整合基层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乡村医生、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生专干、网格员、村(居)民代表等力量的协同优势,形成合力。”鲍建强表示,建设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实现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下沉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时间把政策法规和健康知识传递给群众,第一时间摸清基层公共卫生突出问题,第一时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这对于当下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东营市将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医共体建设,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破解了“医”“防”分离的问题。推行医共体联合签约,由总院专科医生、分院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制定高、中、基本等不同等级的签约服务包,满足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医共体总院会同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专家组成指导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解决了过去主要由乡村卫生人员提供服务且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目前,东营市家庭医生总签约率提升到40%以上,贫困人口、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实现应签尽签。

  此外,为强化慢性病防治,东营市屡出妙招。创新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设立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指导中心1家、三高中心10家、三高基地47家、三高之家643家,完成“三高”患者家庭医生签约9.9万人,签约患者“六病同防”靶器官损害筛查3.65万人,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质效明显提升,成功入选省级“三高共管、六病同防”试点市。

  三医联动 托起百姓健康梦

  “原来看病得到县城去,往返至少一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大夫的号。”家住河口区河口街道新建村的村民李冠由于患上了慢性病,之前拿药需要到乡镇或者区医院,来回路程加上就诊拿药一去就是一天的时间,现在随着东营市慢性病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社区卫生室成为新的服务点,村民买药不出村,非常方便,而且报销比例还提升到了90%。

  不仅如此,新建村卫生室还设置了全科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中医阁等,配备互联网远程心电图仪、壁挂式全科诊断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基础医疗设备,可以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服务。新建村乡医李景峰向记者介绍:“通过村里设置的互联网远程心电图仪,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出来后,十秒内便可传输到河口区人民医院,当场便可根据上级远程专家的诊断和建议为患者开药,可以让老百姓不出村也能‘挂上专家号’,通过跟专家的连线也增长了我的知识”。

  在利津县中医院,张大爷看完中医复诊后没有等着自己的中药汤剂煎好,而是直接回家了。张大爷向记者介绍:“现在很方便了,上午看完病不用等,下午药就煎好了快递免费送到家”

  候药难、煎药难、煎药品质保障难的“三难”问题是传统中医医疗常常要面对的痛点和难点。东营市借助大数据,全面梳理全市人口分布和中医药服务状况,在东城、西城、广饶、利津四地规划建设市域共享智慧中药房,并通过基层HIS系统的交互协同,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中药饮片采购存储、处方流转、调配煎煮、集中配送、质量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有效避免“有方无药、有药不齐”状况的发生,让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更方便、放心。利津县共享中药房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患者就诊开方,只需选择利津县智慧中药房付费,处方就会从中医药数据平台流转到我们这里,医生对处方进行规范审核,然后在‘共享智慧中药房’抓药、煎煮,并配送至患者家中,让看病取药像收快递一样简单便捷,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数据赋能,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东营市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提升医疗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全面覆盖、规范建立174.92万份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作,有效打破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域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和居民需求之间跨空间地域诊疗联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下转诊、智能提醒、远程诊断等优质医疗服务。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