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攻坚克难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迈好转公办学“第一步”

2022-12-12 14:4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文洁 汤雅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文洁 通讯员 汤雅君 东营报道

  2022年2月18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创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征程。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成的省属公办本科高校,也是东营市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承担着探索独立学院转公办学新路径、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一年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始终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发展实现高分开局,办学治校结出累累硕果。

  党旗领航,画好事业发展“同心圆”

  凝心才能聚力,聚力才能成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值转设过渡的特殊时期,在校工作人员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原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等不同单位。如何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确保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这是摆在学校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学校党委牢牢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键,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找切入点和发力点,引导党员干部勇于创新求变、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构建同心圆,离不开思想政治引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多种方式抓好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现实举措。

  构建同心圆,要保持队伍不变质,工作不变色。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严爱相济,以优良作风保障重点工作落实。印发《关于强化党员干部监督管理 推进“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建设的通知》,深入摸排整治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坚决破除“以前就是这样干”的惯性思维、“得过且过”的躺平心态和“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的畏难心理,增强了党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主人翁意识。

  强基固本,夯实基层组织“压舱石”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学校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细抓实党支部建设,着力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形成了“党委有号召、总支齐响应、支部见行动、党员当先锋”的生动局面,学校发展各项重点任务得以高效有序落实。

  不谋全篇,不足以谋一隅。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健全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有效覆盖。抓住学校机构设置契机,对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部门单位做到应建尽建,确保党的组织体系“横到边、纵到底”,党建与业务工作联系更加紧密。

  坚持用制度解决问题的原则,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着力解决基层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等问题。自相关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先后建立党委领导班子、印发学校《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实施细则》、把主题党日作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载体。多措并举,鼓励基层党支部建立结对互学共促机制,通过活动联办、党课联上等方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充分激发了党员的参与热情。

  开拓创新,做实校地融合“大文章”

  作为东营市唯一的公办本科高校,与城市互融共促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党委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积极构建油地校企融合发展新机制,学校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

  需求就是方向,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瞄准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新材料等关键核心领域,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依托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超前布局与绿氢、绿电等未来产业相匹配的学科,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培养紧缺产业人才。

  聚才引才育才,离不开平台的重要作用。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扎实推进高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动对接“黄河”“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联合沿黄九省区12所本科高校成立“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行动高校创新联盟”,发挥联盟各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动力源”作用,助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东营港聚合物工业中试等10个碳中和关键技术在东营产业化项目完成立项,有效推动了“双碳”领域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面向未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将充分发挥党建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推动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上走在前,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