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科创计划”为东营市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动力

2024-05-29 17:0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欣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5月29日,东营召开全市统一战线“同心科创计划”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慧介绍了全市科技工作情况。近年来,全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东营市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62位,上升7个位次。今年,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统战部开展了“同心科创计划”,为广大党外人士科研攻关、创新创造搭建了又一平台载体,也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

  主要工作情况

  创新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两个创新中心”迭代升级,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已落地海克斯康、易数链、航天宏图等重点项目26个,入驻数字经济企业648家,东营科教园区正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四个创新高地”集聚成势,落地建设盐碱地国创中心、高端化工中试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研究院,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四个特色片区”发挥新发、富海、利华益、华盛等大型骨干企业创新示范作用,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其中广饶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创新平台体系加快重塑。高能级平台提质加快推进,盐碱地国创中心揭牌运行,稀土催化研究院分子筛产业化项目实现国产化替代,碳中和联合研究院院企合作电烯烃示范项目、储能平台等加快落地。建立创新平台梯次培育体系,2023年培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1家,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院士工作站5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创新平台管理体系,在1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探索“四化”改革试点,已有7家实体化运行,向公共研发服务类机构过渡。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建设产业领域布局更加合理、协同创新更加强化、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的市级重点实验室体系。

  关键技术突破成效渐显。坚持产业发展导向,围绕制约8大产业、20条标志性产业链升级的薄弱环节,广泛征集产业技术攻关需求140项。2023年有序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44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9项、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8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9项、科技示范工程1项,同步争取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农业良种工程等36项,获得省支持资金超2亿元。成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荣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浅水水下采油树、芪蛭益肾胶囊等入选山东好成果。

  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聚焦企业主体培育,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2023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8家、孵化器2家、加速器2家,新增总数居全省第3,在孵企业2871家,同比增长8%;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0家,同比增长4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8家,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省前列。聚焦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87.44亿元,同比增长13.2%;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536家,同比增长63.4%,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链,为125家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市级备案7.98亿元,联合市国投集团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以拨投结合、贷投结合、孵投结合等方式,引导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与市人保公司探索“东科保”科技保险试点。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与中国工程院上海转化中心、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立深度合作,举办黄河三角洲“碳中和”专家行、东营市——驻津高校科技合作直通车等活动,吸引了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380余家。“揭榜制”“点将配兵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逐步推行。“包干制”在市自然科学基金开展试点,发布《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南》地方标准。推行科技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共为168家企业落实资金1975万元,占全年科技专项资金的41.45%。

  下一步重点工作

  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围绕全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建立完善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关键人才、重大项目“四库”,定期更新、动态跟踪、跟上服务,多措并举推动CCUS产业实现“10-100”壮大,引领高性能复合材料、氢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实现“1-10”跃升,培育细胞与基因治疗、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0-1”突破。今年重点建设完善未来产业创新平台5个左右,确定1-2个综合性应用场景,落地1-2项未来产业重点项目。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盐碱地国创中心等现有8家高能级平台创新效能,梯次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领域高能级平台。今年重点加快推进国创中心完成3年建设期总体科研任务70%以上、稀土催化研究院争创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绿电绿氢、储能、风电技术中心及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山东省先进材料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建平台落地建设。启动实施市级重点实验室重组,构建领域布局更加聚焦、核心能力更加强化、科研组织更加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总量保持在300家左右。今年重点推进CCUS省重点实验室胜利电厂百万吨CCUS工程项目及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亦度生物、凤凰制药等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市级重点实验室重组100家,新培育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0家以上。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投入、有项目”六有标准自建研发机构。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方向、科技攻关任务为载体,深化与京津系、长三角系、川渝系高校院所科技合作。建好东营科技大市场,帮助企业精准引进科研团队,完善研发机构科研条件,在联合攻关中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