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贵客流少 东营济南路部分商家“出走”

2016-05-21 08:21:00    作者: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房租;济南路;冲击;商圈;网络冲击;新大;实体店;网购;滨海公安局;说走就走
[提要]西城济南路南侧,从利群大厦往东到滨海公安局门口,不到200米的距离,29家商铺中19家大门紧闭,不少店铺的卷帘门上贴上了“出租”信息、新店地址等信息,一路之隔的路北商铺却多数敞门迎客。

济南路上,一些店铺已经关门停业。

  西城济南路南侧,从利群大厦往东到滨海公安局门口,不到200米的距离,29家商铺中19家大门紧闭,不少店铺的卷帘门上贴上了“出租”信息、新店地址等信息,一路之隔的路北商铺却多数敞门迎客。房租贵、客流少,加上其他商圈的“吸引”,甚至看不见的网络购物之手……无论是那些“逃离者”,还是这些“坚守者”,对济南路这些店铺的闭门,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理解。

  不到两百米的路边店铺有19家大门紧闭

  小郭是土生土长的东营人,2005年搬到东城住之前,她的生活、学习、圈子都在西城,尤其是济南路,即便是搬到东城很长一段时间内,济南路仍是她眼中东营商业区的代名词,衣服、鞋帽、首饰甚至零食小吃,都在这条街上“淘换”,“说起来就是济南路哪家店,大家也都一下明白,好像多少年没变过一样。”

  但前不久,开车经过济南路时,小郭突然发现自己常去光顾的那家服装店关门了,“仔细看了看,利群附近的好几家店都关了,莫名有点失落。”

  17日,从利群商厦的北门,记者沿济南路往东走,到滨海公安局门口,不到200米的距离里,看到29家商铺中,19家的卷帘门已经拉了下来,除了出租信息外,有的门上还写着店铺新迁的地址。常逛济南路的小郭说,“虽然这些店换了一波又一波,可没见有像现在这样集中关门的。”

  一家开门迎客的店铺,从支着的大喇叭里传出“房屋到期了,全场十元起”“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消息、好消息!清仓处理、机会难得,买到就是赚到”等吆喝声,但路上零零散散走过的市民并没有被吸引到,偶尔有人朝店里瞅一眼。

  范先生在济南路经营服装店已有十多年时间,前不久他在店门口贴出了“一折起卖”的字样,“处理处理库存,再过几天差不多也就关门了。”“说走就走”的范先生无奈地说:“以前为揽客,常说店面房租到期打折大促销,没想到现在成了真的。”

  白天光线好,范先生没有开灯,“店里不卖货,开灯也要花钱,没必要。”记者看到,店里只有一个店员,“给她3000元的工资,多了我也给不起。”店内也挂满了低价出售的牌子,“两折也卖不动了,实在卖不出去就另想办法,回家种田去。”

  从此“出走”的,不仅是这些商铺,还有在这些商铺前摆摊的小贩们。在济南路这一路段上干了七年手机贴膜的小飞,是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之一。他说:“生意早就大不如从前了,原来这个路段一个摊位挨一个摊位,现在干这一行的除了我,差不多都走了。”在这儿摆摊时间长了,小飞也积累了一些老顾客,暂时还没想搬走,但收入降了不少,“以前一天进账2000多元”,说起济南路曾经繁华的时候,小飞很得意。但“现在每天也就200元。”虽然竞争少了,但并没有让他的生意有好转,每天的流水已缩减了近九成。

  “有的店搬了,有的换老板了,以前我晚上摆摊都借用路灯和周围几家商铺的灯照明,晚上不用开灯,现在他们都关门了,我只能扯电照明了。”对于这些商铺的关门,小飞印象比较深,“去年12月份,元旦前一天,集中关的门,跟约好了似的。”

  服装店、眼镜店、药店、鞋店……商铺大门紧闭,但店面上的招牌还没有完全拆去,一家开门营业的店家说,这些商店有的搬到商场了,有的直接关门停业了。

  去年五月份,小陈选择在济南路开了一家书店,想在此“淘金”,但没想到那时每天流水五六千元,降到了现在的几百元,“生意越来越不好,我随时都可能搬走。”

  房租从2014年开始翻数倍 20年老店“硬撑”

  1990年中秋节过后的一天,24岁的王女士从浙江来到东营,工作、生活,和济南路没少打交道,现在她是一家炒栗子店的合伙人,“1996年表姐在济南路开了这家店,最初我偶尔来给她帮忙,后来我们一起合伙干。”

  20年间,王女士印象最深刻的是房租的变化,“前几年的时候房租一直挺便宜,最初每年也就两万多块钱,后来涨到了三万多,十多年没变过。”另一合伙人刘莉(化名)也说,2013年7月份之前,一间店铺的租金只需要三万多元,最贵的房租加转让费也就六七万块钱,“在这样的地段,算是很便宜的了。”

  变化出现在2014年。“商铺改造,房东把店面后边的部分也打通了,原本六七个平方米的商铺,增加到二十三四个平方米。”商铺面积增加了,租金也跟着要涨了。“当时50多家争十几间商铺。”王女士说,考虑周边商业环境,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顾客,当时他们也参与了竞标,“当然想拿下来。”最终,他们以15个月22.5万元的价格,拿下了原商铺的租用权,“对于我们来说,当时竞标也没考虑是不是有能力挣得出房租,脑子里就一个数字,没啥特殊感觉。”

  房租翻了数倍,对栗子店的影响却渐渐显现出来了,“房租太贵,几乎占去了大部分的利润。”刘莉说,房租、人工费、电费等是主要成本,“以前生意好时一年最多可以赚几十万,但是现在每年仅房租就17万多,而每天营业额平均也就1000多元,只能硬撑。”

  肖梅(化名)工作的炒栗子店在王女士店的东边,开店已有11年了,“2015年交租之前,周围一些租户曾要求房东降房租,按照面积及租金不同,有的店铺最多降了10多万元,从30多万元降到了20万左右。但干了一段时间后,仍不盈利,房租还是太高,商户希望能降到15万,不过这次和房东没谈妥,挣的钱无力支撑房租,索性就关门停业了。”肖梅猜测,如果当时房东能再降一降房租,“说不定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情况了。”

  与路南侧相比,同等面积的商铺,路北侧的租金要低一些。但在房东涨租之后,济南路路北侧一运动品牌专卖店,搬到了不远处的新大商场。

  “房租逐渐递增,已经涨到了70万一年了。”在这家店干了五六年店长的张先生说,位于济南路的店铺面积有600平方米,新店只有500平方米,但房租也低很多,“虽然对老店有感情,搬走对老顾客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房租太贵,性价比太低。从搬了新地址以后,较低的房租,较多的客流量,半年时间里营业额攀升。”张先生说,当时旁边的一家鞋店也搬走了,“都在这儿好多年了,选择搬走房租高是主要原因。”

  胜利学院经济管理系关注东营经济发展的专家巴永青说,从这一点上来看,目前出现的济南路部分商家“逃离”,其实是高额的租金,让商户无法将此转嫁给消费者,“只能关门或去其他地方。”而这并不会就此静止,“会有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巴永青认为,一旦大批商户出走,反过来会给房东带来一定压力,进而采取减租等措施,“最终会找到一个平衡点。”

  多元化商圈崛起 济南路不再是逛街唯一选择

  不过,王女士说暂时他们还不想走,甚至连租金稍低的路对面也不愿去,“路南大楼大厦多,来来往往的人也多。路对面房租虽然低一些,但客流量少。”王女士说,“如果客流量能保证够大的话,也并非完全无法承担高额的房租”。据介绍,刚开业时,栗子店生意就挺红火,“当时我在附近商场上班,经常被表姐叫过来帮忙。”

  而在17日中午,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里,仅有两位顾客购买了两斤栗子。刘莉说,前两年生意好的时候,即便不是周末,也会有顾客排长队,“尤其是冬天,从下午两点到六点,机器一直不停,有时还会出现大排长龙的情况。”

  “济南路人少了,生意肯定也受影响。”坐在店铺前,肖梅盯着偶尔经过的路人,显得百无聊赖,“冬天生意好时,一天营业额8000元左右,有时周末能上万。但现在周末生意好时也就3000元左右,平日里也就1000元左右。”在采访的半个小时中,肖梅没接到一单生意,“现在来逛街的都是零星几个人,怎么能赚到钱呢?”肖梅认为,这其中是一个恶性循环,“客流少、房租高,利润薄甚至不赚钱,经营者撑不了,商铺就要关门;关门的商铺多了,人流量自然减少,生意受影响,商家就更赚不到钱,无力支付房租。”

  “栗子这东西也不是主食,不是每天必须品,市民受收入等影响也挺大。”王女士说,我们是20多年的老店,也积累了一些固定客源,但他们光顾的次数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说国际油价下滑影响咱们,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这样,一些在油田上班的老顾客确实受到了工资的影响。”

  张先生说,当初从济南路搬离,“落户”新大商场,除了房租因素外,也曾考虑到客流量,“前两年,济南路的客流量比较大,但是近两年下滑的挺严重,反倒是新大这边,由于靠近猫街,人流量增长不少。”

  搬家之后,张先生负责的店逐渐开始盈利,“客流量大了,营业额也开始增加,慢慢地也就有利润了,现在还比较客观。”张先生说,利润的增加,让老板悬着的心最终落地,“这么看来,离开也并非坏事。”

  原本和小飞一样在济南路摆摊的“小伙伴们”,也都搬到了猫街附近。小飞说,去年下半年开始,周围的摊主都去了猫街,“那边逛街的人多,虽说收入和以往还是没法比,但一天也有几百块钱的收入,也不用交租金。”

  “2006年从西城搬到东城时,这边商场少、货品种类也不齐全,逛商场的人还不如营业员多。”崔女士说,最初几年,自己是“住在东城,购物在西城”,仍保持着去济南路购物的习惯,但随着银座、胜大超市、百货大楼东城店、好宜家等陆续落户,“这边商圈更成熟了,而且还有新开的万达购物广场,吃玩购一体挺受欢迎,为啥还要费周折去济南路?再说,那边的交通还不如东城。”

  对此,巴永青认为,这其实是消费者消费路径的变化,但随着新商圈逐步成熟,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形成,消费者的消费路径也会随之产生一定变化。

  网络给实体店带来冲击 朋友圈“吸粉”增加客流

  虽然还是会逛街、从实体店买衣服,但小郭说,网购确实也是自己购物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体店有实体店的好处,比如可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风格。”小郭说,与网购相比,在实体店里确实能买到更适合自己的衣服,“但有时候不想逛街的时候,也会从网上购物,毕竟还是方便。”

  和小郭有差不多想法的不在少数。李鑫原本就不太喜欢逛街,她都记不清楚有多久没去济南路附近逛周边的店铺了,“有时会去逛逛,看到合适的试穿,然后再从网上看看价格。”李鑫说,如果价格相差很大的话,她会选择从网上下单,“不光衣服,其他东西也从网上买,有时一个月在网上消费至少1000元,而在实体店不超过500元,而且大部分是超市内消费。”

  像小郭一样的人,商家也看在了眼里。“现在卖衣服的这么多,年轻人更偏爱网购,动动手指就可以买到,几乎不用出门。”范先生说自己还没考虑甩货之后做什么,但此前了解到消费者网购的需求后,他也曾想过开个网店,“但是估计也不会太好做。”

  而小陈则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实体店,一边打理着网店,“实体店里的书都论斤卖,也会挑一些摆到网店里卖。”

  经营一家男装店的边先生,虽然没有开网店,但也在利用微信朋友圈帮自己“卖”衣服。去年上半年,边先生花费11万元,在济南路北侧租了一间店,主营男装销售,“刚开始选择在济南路开店,也是看中了济南路的人流量。”店铺刚开业,生意并不是很好。“我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些新款及活动,吸引顾客来购买,然后客人带客人。”边先生说,虽然没有开网店,但自己也算是利用了网络来为自己的实体店“吸粉”,“之后客流量就多了,目前生意也已经步入正轨。”

  就连王女士也感受到了网络的“冲击”,“虽然吃的东西,大家从店里买的多一些,但毕竟带走了一部分客流,人少了,顺道来买我们栗子的肯定也少了。”2014年,东营相关部分就曾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认为网购对传统百货存在一定的冲击,也一度成为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互联网时代其实是多中心、去中心化的。”巴永青说,这在消费方面的表现就是商业街的衰退、多中心的消费模式,“单点支撑也并不合理,而且除了多商业中心外,也会呈现出消费渠道的多元化、居家消费越来越多等。而多元化的消费、多点支撑,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