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官镇:传承历史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2018-07-10 09:03:00 来源: 大众网东营频道 作者:

  大众网东营7月10日讯(记者 高文杰 通讯员 李聪聪)“九连道巾我头上戴,八卦仙衣穿身中......”花官镇大桓台村台艺老四平腔剧团的演员成德宗,正在岳六村文化广场为村民演唱老四平腔传统剧目《吕洞宾渡牡丹》。腔调或高亢嘹亮,或婉转悲切,引得观看群众阵阵掌声。

  老四平腔是一种民间戏种,距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虽鲜有人知,但在大桓台村已传唱了100多年。老四平腔没有正式的曲谱和剧本,100多年来全部靠老艺人口、手相传。老四平腔产生于农村基层,流传于群众,完全是村民自编自演的民间戏种,在唱腔上保持了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以民间小调为基调,高亢嘹亮,尤其是其中的哭腔,完全采用了百姓哭丧时的腔调,听起来婉转悲切,既自然熟悉,又声声惊心,极具民俗特色。

  花官镇大桓台村台艺老四平腔剧团成立于1995年,演职人员全是本村村民,以演唱老四平腔和传统吕剧为主。剧团演员成德宗是老四平腔的第四代传承人,从10岁开始跟着老艺人学习,20岁登台演唱,距今他已唱了40多年。“我小时候都是跟在老艺人身边学习,那时候没有剧本,都是老艺人用口、手相传的方式教我们”,成德宗说。2016年,为了将老四平腔传承下去,成德宗与剧团成员再次挖掘整理了相关剧目,如《吕洞宾渡牡丹》、《空棺计》、《红鸾喜》、《双换妻》等。如今,他再次用口、手相传的方式,教会了团里年轻的演员。

  为了将老四平这一传统剧种展演给广大观众,该剧团多次到周边村庄演出。每次演出之前,成德宗和其他的团队成员都会多次排练剧目,以保证演出效果。不管去哪演出,成德宗和团员们都早早地来到现场搭建舞台、化妆等,演出所需的音响设备和场地布置都是他们自己完成,在没有舞台的村庄,他们就自己搭建舞台。演出的道具和服装也是团员自己购买或是借用当地村民的。每场演出都有坠琴、扬琴、二胡、京胡、坐鼓、锣等乐器伴奏。现在,有不少的老四平腔爱好者在成德宗的带动下,也加入到了这个团体中来,演出队伍不断壮大。成德宗和他的伙伴儿们,用文艺表演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了正能量,不仅点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也使老四平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了下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