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国静
大众网东营11月9日讯(记者 高文杰 通讯员 刘福春)村庄内见不到一点垃圾,文明新风的宣传画随处可见,农场里收获现场机器声伴随着欢笑声……初冬时节,走入广饶县李鹊镇的田野乡村,丰收忙碌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幸福喜悦写在群众的脸上,美丽乡村的画卷在冬天显得愈发靓丽。
美在环境——新农村建设生机勃勃。“大街小巷都硬化,户户通上自来水,燃气进村旱厕改,谁不夸赞农村美……”11月3日,苏家村82岁的苏希庆大爷用顺口溜说出了新农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去年以来,该村筹措资金260余万元,对村里2条大街和7条小巷全部硬化,还建起了高标准文化大院,彻底改变了原来村子脏、乱、差的面貌,为村民生活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今年,李鹊镇实施小张社区、皮里社区20个村庄美丽乡村连片建设,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科学运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带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投资2300万元,实施兴业路、兴鹊路、惠源路、苏耿路4条“四好农村路”改造提升工程,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启动亮化工程建设,投资705万元在镇村主干道路安装路灯,实现县乡道路、村庄街道路灯全覆盖。以国家卫生镇创建、河辛路两侧改造提升为契机,扎实开展好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和“三线一带”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管护水平。旱厕改造完成率100%,燃气“村村通”入户率达到95%,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美在产业——暖冬经济红红火火。日前,在广饶县张守凤家庭农场里,随着机器在前面驶过,一株株红薯完全露出地面,工作人员忙着装袋子,紧跟着客商把红薯装车外运,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今年的红薯大丰收,亩产在8000—10000斤,按现在0.80元/斤来算,这1000多亩地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农场负责人刘超介绍说,“收完了红薯,紧接着收获胡萝卜和大棚里的菜椒,还要种明年的胡萝卜,现在搞农业没有冬闲一说,一年365天,天天有活干。”
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是关键。李鹊镇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新潍高路两侧设施农业布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长廊。重点发展糯玉米、绿色蔬菜、胡萝卜种植等特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扩大规模、创出优势。实施1.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和3000亩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建设,提高土地水利化、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培育“名优特稀新”经济作物,推动苗木、小麦、胡萝卜等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力争三年内全镇订单农业比例达到60%,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 15个,集聚绿色发展潜能,筑牢美丽乡村产业基础。
美在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育新风。11月7日中午,黄东村50多位老人在“一元餐厅”吃上了美味可口的大蒸包,这可忙坏了李会兰和其她志愿者们。“早上4点多就起来发面,晚上发面会发过了头,天亮了发面发不好,260多个蒸包要整整忙活一个上午。”李会兰介绍说。等老人们吃完饭,她们还要洗碗和打扫卫生,一直忙碌到下午1点多。在李会兰她们看来,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让老人们每天中午吃上可口的饭菜,她们的付出很值。
李鹊镇围绕“文明塑形、实践铸魂”的建设思路,整合农村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场所资源,结合乡村大舞台、历史文化展室等文化阵地,打造“开放式”实践阵地。高标准打造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辐射带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结合农村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文明风尚培育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加大“身边好人”宣传力度,深入实施文明家庭创建、移风易俗工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国静
11月9日17时08分,东营地区单体最大规模生态高效渔光互补示范项目100兆瓦蓝埕曦和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截至目前,东营地区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达391兆瓦,新能源总装机... [详细]
为建立健全东营市版权工作网络,加大版权管理服务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2018年11月12日东营市版权保护工作站挂牌成立。工作站将担负起版权登记、咨询、宣传,版权纠... [详细]
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审核研究决定,认定全省37家基地为2018年度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其中我市两基地入选。 [详细]
11月12日,随着黄河特大桥南引桥首片长32米,重140吨的T梁缓缓落梁就位,标志我国跨度最大、顶推距离最长的平行弦连续顶推钢桁梁桥—黄大铁路黄河特大桥正式进入铺架施... [详细]
为检验垦利区卫生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信息报告的规范性、应急队伍响应的及时性和应急物资储备的适用性,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近日垦利区卫计局、区疾控中... [详细]
13日,大众网记者获悉,因燕山路(黄河路至菏泽路路段)市政工程施工,影响公交车正常通行,自即日起,东营市公交公司对109路公交线路走向作临时性调整,待施工完毕后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