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2016-01-13 21:42:00    作者:周鸿 岳东   来源:四川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德阳;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提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针对当地丘陵地区发展滞后,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近年来,德阳结合扶贫攻坚行动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机制体制创新,努力构建精准扶贫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确保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实效。

    四川新闻网德阳1月13日讯(记者 周鸿 岳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针对当地丘陵地区发展滞后,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近年来,德阳结合扶贫攻坚行动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机制体制创新,努力构建精准扶贫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确保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实效。据了解,2010年末,德阳有贫困人规模为46.78万人,经过四年的努力,截止到2014年末,德阳贫困人口降至13.71万人。

  去年,为建成全面小康,德阳印发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确保德阳每年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以上,到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市13.7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贫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基础条件好的贫困户实现致富奔康,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德阳四年贫困人口降至13.71万人

  据悉,德阳以中江龙泉山区、水库淹没区、南部尾灌区和旌阳丘陵区、罗江鄢回片区5个连片贫困区385个市级贫困村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通过省、市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等项目实施迅速提升贫困村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研究落实脱贫办法和帮扶措施,努力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计;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解决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加强了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增强了贫困农户脱贫解困的能力。

  在2011年-2013年期间,德阳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共实施完省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30个、整村推进项目村8个,贴息贷款项目3个、贫困村互助项目村32个、产业扶贫项目村4个、避险安置开发项目村8个、劳务扶贫培训1300人、以工代赈项目2个、残疾人扶贫项目1个;市级连片扶贫项目村15个,产业扶贫项目村18个,道路扶贫项目2个,插花扶贫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达2.41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9亿元。

  2012年,德阳制定落实了《德阳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2011-2020年)》,明确了扶贫对象、工作重点和工作减贫目标,要求从2013年开始市、县要根据扶贫任务按不低于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比例建立扶贫专项资金等工作措施。

  2014年,德阳市积极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工作,争取到省级各类项目资金2732万元,统筹安排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78万元。实施省级专项扶贫项目28个,实施市级项目村45个,通过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精准扶贫,通过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和社会扶贫的合力推动,扶贫开发进一步取得成效,并实现减贫完成与扶贫信息系统对接。全市贫困人口减至6.2万户13.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

  2017年13.7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去年,德阳印发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按照“三年全面脱贫、四年巩固提升、五年致富奔康、全面实现‘四好’”目标的要求,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德阳每年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以上,到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市13.7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贫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基础条件好的贫困户实现致富奔康,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针对德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的特点,德阳将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贫困农户教育发展水平、强化农村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工程,精准解决贫困地区重点难点问题。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