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大众网
>
视觉东营
>被遗忘的支农教师
这是一群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是古稀之年,"同学"、"老师"、"支农"让他们的命运有了交集,多年来,他们一直渴望自己的这段经历能被认可,能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然而他们中有的人还未等到,就已离开;活着的,依然在等待。
1958年,他们同时走进了省立广饶工读师范学校,开始了求学生涯,1960年, 他们被安排到各个学校任教,两年后,他们的命运再次出现了转折,他们告别三尺讲台,奔赴生产第一线,开始支援农业之旅,原本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重回讲台,然而至今他们连中专学历都尚未被承认。
1988年12月,一则东营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再次提到他们,"广饶县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工读师范毕业生的学历问题,由市教育局行文,凡是本人档案里毕业登记表注明'学习期满,准予毕业'的,承认其中专学历。"八十年代的中专学历,对他们来说,也许意味着命运的改写。然而时至今日,他们的这一学历仍未被承认。历史原因、人为因素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辛,更多的是心里的苦涩。
逯哲清 74岁 ,1958年就读广饶工读师范学校,1960年到当时的龙居公社曹店大队曹店小学任教,1962年返乡支农。种地养家,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很清贫。
如今,两个儿子已经成家,逯哲清也干不动了,老伴辞世多年,他独自生活在父辈留下的土坯房里,每个月领着150元的养老金过活。烧草做饭、冬天没有任何取暖工具、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燕善文 77岁,1958年进入广饶工读师范学校,1960年到花园公社西康大队西康小学进行包班教学。2年04个月后,响应国家号召,燕善文回到老家码头公社东燕大队支农。
20年的民办教师、几年的大队会计,燕善文的所学没有被埋没,但即使站在了教学的第一线,他没有接到当年"清退精简"人员名单的通知,知道消息时已经是2011年,此时早已卸任民办教师的燕善文只能领着每月150元的养老金。心理上的委屈和生活的压力,让燕善文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反映,但随着年龄的增高,他也逐渐坚持不下去了。
许企业 74岁,和其他同学一样,支农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教师,这些年,在建筑队干过会计,年老后,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文艺队,由于患有支气管炎,每次出门他都得随身带着药。这些年,为了能争取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他四处奔波无果。
孙永见 74岁 1958年被推荐上学,就读广饶工读师范学校,1960年被分配到广饶县丁庄镇苗道小学任教,1962年响应号召,支援农业。丈夫早逝,她独自将孩子们抚养成人,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生活艰辛,老人心中依然满怀感恩之情。
其中一位有着同样经历的老人,由于临时有事不在家,只能将患病的老伴独自留在家中,没有暖气,老人浑身裹得厚厚的,即便是冬天,床上仍然铺着凉席。
2012年8月,山东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费标准的通知,他们是被遗忘的。除了每个月150元的养老金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的补助。如今,岁月的车轮将他们带至风烛之年,他们中有的人已经老去,有的人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有的人生活困顿,有的人已经放弃,有的人依然坚守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