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营乡村文明之刘集:打造绿色观光农业新格局

2014-07-28 17:58:00    作者:向玲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聚焦;东营;乡村文明;刘集;打造;绿色观光;农业新格局
[提要]刘集后村位于大王镇东南部,全村共410户,1430人,耕地1679亩,以务工、经商、运输、养殖为主导产业。201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
 
刘集后村
《共产党宣言》纪念馆
    刘集后村位于大王镇东南部,全村共410户,1430人,耕地1679亩,以务工、经商、运输、养殖为主导产业。201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刘集后村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建立了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秉承优良革命传统,夯实基础,筑强堡垒,积极创造条件,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基本实现了班子强、人心齐、村风正、村民富、环境美的奋斗目标,在文明村镇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
    我村以高标准创建最美乡村为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创建领导小组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推进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深入实施产业强村富民战略,根据村情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和高效生态农业两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村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一是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以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为依托,重点开发建设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和刘集地道等一些列相关特色景点。目前,刘集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二是高点定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将村内群众分散种植的土地集中起来,集中建设了500亩花卉繁育基地、80亩黄河口甲鱼养殖基地、200亩生态经济林基地,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与红色旅游共同构筑形成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引导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使村民充分感受物质文明带来的成果。
    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创建水平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资本积累的增多,村党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公益事业投资,为民办实事。完成东西主街硬化、支部旧址南北街硬化工作,改造进村大门。实施巷道硬化工程,共计18000平方米,共投入71万。积极实施水网、电网改造工程,以确保村中用水用电安全。加紧实施村中监控系统安装工程,确保百姓平安。为美化村内环境,在县镇各单位帮扶下基本完成村庄绿化任务,共完成围村林造林150亩,植树25000株,主要有银杏、泡桐、山楂、紫叶李、红叶桃等树。村内空闲宅基地已种植梧桐树1000多棵,街道补植绿化任务基本完成,其中樱花260棵、国槐30棵、银杏200棵、梧桐400棵。另外,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在村内建设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
    在市、县、镇各单位大力支持下,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涵盖政务、警务、医务等内容的刘集社区服务中心,为周围5平方公里内的5000余名群众提供社区服务。社区还建有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农技推广站及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由便民向富民的延伸。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好村中社会保障工作,对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节发放福利。为村民代缴新农合个人缴纳部分,代缴有线电视费。在计划生育方面,对于独生子女上大学、参军村里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等等。
    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我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村民成立了刘集后村“红旗”文艺宣传队,重大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我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一些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街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垃圾。
    最美乡村的创建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贵在坚持,重在落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思路,提高创建标准,以推动我村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