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8 08:40:00 来源:证券日报 我要评论
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自去年9月份起至今年5月份已连续下跌9个月。除了少数几家自主车企销量有所增长外,大部分主流自主车企都不同程度出现下滑。根据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已披露的6月份销量数据,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或将迎来“十连降”。
分析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一再失守的原因,有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合资品牌产品价格下探、各地限购政策的实施、消费升级偏向于外资品牌等。但笔者认为,造成当前自主品牌销量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自主品牌长期以来技术储备不够,盲目上新车,而新技术造成消费者体验不好,最终“自食恶果”。
众所周知,以比亚迪、吉利为首的主流自主品牌车企早期起家靠的就是模仿。为了迅速占领山头,获得称王的捷径,自主品牌车企信奉以速度冲击规模,以时间缩短差距,于是形形色色的恶性竞争就产生了,其中以低廉的原材料和不稳定的制造工艺生产出来的汽车给广大消费者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时至今日,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制造工艺已经有所进步,并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纷纷持续增加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寄希望形成品牌和技术的良性互动。然而,事与愿违,自主车企除了在车身造型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外,发动机与变速箱等汽车制造核心技术仍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特别是追随大众“TSI+DSG”技术自主开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双离合变速箱不但整体性能远不如外资品牌,甚至二者匹配的也不是很好。
目前国产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一种是以和国外公司合作求得的技术援助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一种是模仿创新性质的模式,一种是通过买入国外厂商的技术、再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
自从2009年大众在华推出1.4TSI+DSG这一黄金组合后,大众品牌在华销量节节攀升,目前搭载该发动机车型的销量,超过大众在华总销量的五分之二,算上1.8T、2.0T等,已经超过五分之三。继大众之后,通用、福特也跟进投放了涡轮增压发动机。
在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储备尚且不足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自主品牌眼瞅着外资品牌搭载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在华大获成功,纷纷投入资金自主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共有10家自主车企已经推出或计划推出自主研发的1.5T增压引擎。
其中,采取模仿创新性质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自主车企,涡轮增压车型不仅投放比例小,问题频出,而且销量也不太明显,其角色有点类似于花瓶。
以最早推出1.5T增压引擎的长城汽车为例,哈弗H6搭载的1.5T版本车型就因动力不足饱受诟病,几乎达不到厂商宣称的110KW的最大功率。著名汽车测评人陈震曾提到,哈弗H6 1.5T是目前为止开过的唯一一款低扭差到挂一档出公司地库都几乎要死火的车,虽然它装配了一台很大气上档次的六档手动变速箱,但日常开起来在车速不超80千米/小时的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动力输出的话,那你基本上也就只会用到一档、二档、三档了,那样油耗也就上去了。
实际上,长城汽车所谓自主研发的1.5T增压引擎也并非完全自主,长城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来自上海菱重的轻质涡轮之后,然后再将部分零部件强化并重新调校之后就得到了现在的这台1.5T发动机。
与此类似,其他自主车企所宣称的自主研发的1.5T增压引擎核心部件也是来自于其他零部件供应商。比如比亚迪1.5TI发动机研发借鉴自大众的1.4TSI发动机,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采购自博格华纳,高压油泵的供应商为玛涅蒂?马瑞利,而喷油嘴则来自博世提供技术的联合电子。
相比较而言,笔者更看好“通过买入国外厂商的技术,再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以上汽乘用车为例,旗下荣威(微博)和MG(微博)两大品牌技术来源于英国罗孚品牌,之前在南京生产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就已经广泛装备在MG7上,随着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开发应用成为一种趋势,上汽于2008年开始研究将罗孚的涡轮增压技术运用到小排量发动机上。直到5年后,上汽才将1.5T发动机搭载到旗下MG5车型,目前荣威550、荣威350也都搭载了这款1.5T发动机。
笔者了解到,上汽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仅为95KW,引擎仍没有应用缸内直喷技术,但搭载该动力的荣威350车型在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后,却远比哈弗H6动力输出平顺多了,以至于自主车企众泰汽车(微博)与华泰汽车旗下车型也装备了这款发动机。
公平的说,相比国外品牌动辄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很多自主品牌厂商发展不过数十年,技术储备方面相比合资厂商肯定还是有很大差距,一款发动机从研发到量产装配车型,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测试,但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抢占市场并扩大影响力,自主车企却急于展示和推出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就是这样一些还需要时间进行相关测试的车型却被自主车企推向了市场,如何能让消费者满意呢?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车企都以价格实惠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汽车,甚至以价格低廉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借口,但随着合资品牌车价格的下探,自主品牌的这一优势也被逐渐淡化,这也导致自主品牌在日趋激烈的车市竞争中节节败退。自主品牌未来的出路只能是精耕细作产品本身,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汽车品质与技术,改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价值低廉、车型品质无法保证等负面形象。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