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9 15:32:00 来源:小 大 打印 我要评论
6月7日,MINI中国官方公布了旗下全系七款车型的中文名称,原来令“英语盲”们感到晦涩难懂的英文车名有了简单明晰的中文名称。尽管这些名称在部分人看来“太过简单、没有创意”,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MINI此举一下将它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拉近了许多,这种接地气的行为也将进一步提升MINI品牌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进而对销量产生积极作用。
“MINI改名”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营销理念?
MINI有了中文名
MINI COUNTRYMAN、MINI CLUBMAN、MINI CABRIO、MINI ROADSTER……虽然MINI的粉丝们已经对这一系列的名字倒背如流,但依然令其他许多中国消费者感到拗口、晦涩难懂,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与MINI之间的距离,然而如今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
6月7日,MINI中国正式公布了旗下全系七款车型的中文名称:MINI三门掀背、MINI全能SUV、MINI旅行车、MINI敞篷车、MINI硬顶跑车、MINI敞篷跑车、MINI轿跑SUV。中文名称的发布,使得MINI旗下各个车型的功能清晰明白地反映了出来。
MINI中文名发布后,有声音认为,MINI的中文名字缺乏创意、过于简单,但MINI中国对此回应称尽管创意方面略显欠缺,但简洁明了的中文名不仅进一步拉近了MINI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同时也让中国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到每款MINI车型的特点。
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MINI汽车已经拥有7个车系、超过30个车型的40个车款。除了此次公布7个车系的中文名称外,MINI中国将不同配置的版本名称接在车型名称之后,首字母大写,后缀带有“版”字,比如MINI COOPER Fun版。而MINI在全球市场推出的特别版车款名称,接在车型名称之后,首字母大写,无需后缀“版”字,如MINI COOPER Bayswater。
此外,MINI子品牌“JOHN COOPER WORKS”,由于注册商标原因,不使用“JCW”作为品牌缩写。目前,JOHN COOPER WORKS作为MINI子品牌名称,是MINI品牌在中国上市的继ONE、COOPER、COOPER S之后第四个发动机级别的名称。
销量增长呼唤进一步本土化
资料显示,作为宝马集团旗下的品牌,MINI于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销量不断攀升,但在认知度上依然被外界定义为“小众品牌”。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定位一方面与MINI较为个性的品牌定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一系列令中国人费解的英文名称有关,一些MINI的潜在消费者由于不能从产品名称上了解产品的主要用途,甚至担心自己买到车后,在朋友面前会出现不能完整解读爱车名称源由的尴尬而转向其他品牌。
2013年,MINI品牌在华销量达到28613辆,同比增长22.9%,预计今年MINI在华销量将突破3万辆大关,随着销量的持续增长,MINI迫切需要在中国进一步地本土化。
据悉,在公布MINI车型中文名称的同时,MINI官方表示,加入中文名称的意义更多是增加其在中国的认知度与车型辨识度,而原有的英文名称并不会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MINI品牌及产品名称均使用英文,官方没有诸如“迷你”这样的中文名称。MINI中国同时强调,MINI品牌与BMW品牌同是宝马集团旗下并列品牌,因此不能说“BMW的MINI”。
自主品牌压力凸显
“这回MINI车型增加中文名称,可以说MINI官方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市场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进一步地本土化与中国文化更好地融为一体,才是MINI在中国继续发展壮大的基础。”6月15日,营销专家薛旭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据了解,为自己的产品在销售市场起符合当地文化风俗的名字,是各大国际品牌所采用的普遍做法。薛旭告诉记者,美国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每开辟一个市场,当这个市场足够大时,可口可乐公司都会为他们的产品起一个符合当地语言风俗的名字,而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三十年来,“可口可乐”四个字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起它,首先在人们脑海中出现的就是印在红色曲线瓶子上的白色“可口可乐”四个字。
“对于MINI增加中文名称的营销作用,除了增加中国消费者对MINI产品的认知外,促进MINI产品销量的增长也是肯定的,但遗撼的是,MINI的中国化以及其他外国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自主品牌来说将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薛旭认为。
据了解,长久以来中国自主品牌在各方面均采取向外国汽车品牌学的方式以求发展,而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今众多国际汽车巨头纷纷采取扎根中国、本土化营销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再仅仅是向外国品牌学习、少有创新的话,将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危险。
“如果自主品牌依旧在产品开发、塑造自己品牌价值以及营销策略上没有创新的话,自主品牌将走向衰落甚至毁灭。”薛旭表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