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再现 日系车将走向衰落?

2014-08-22 11:18:00    作者:   来源:新浪汽车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日系 乘用车 产品布局 黑色 车型
[提要]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国内乘用车共计销售135.79万辆,环比下降13.18%,同比增长9.72%。其一,尽管对于“黑色”7月,日系品牌也给出了各自销量下降的解释,但并非都是真因,隐忧犹存。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国内乘用车共计销售135.79万辆,环比下降13.18%,同比增长9.72%。对于整个乘用车行业而言,在考虑半年冲量及淡季因素情况下,7月份的市场表现尚属正常。其中,分国别来看,自主品牌依旧呈下滑态势,其余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的销量分别为30.94万辆、20.96万辆、18.44万辆、12.52万辆和5.68万辆,较6月相比,同样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其中,尤以日系乘用车下降最为明显,环比下降幅度达到22.4%。

  对于在上半年刚走出低谷的日系车而言,7月的市场表现似乎再为其持续上扬的态势蒙上了阴影。而在当前政治环境较为敏感的时期,此次销量的再次下滑不禁让人心生疑问,日系车的危机是否将再现、日系车是否真的将走向衰落?

  日系市场并未流失,德美法抢占自主品牌份额

  对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来说,有减必有增,自主品牌连续11个月下滑已成为业内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显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流向了外资品牌,但流向了谁?

  先看中汽协公布的一组数据,1-7月,日系品牌在国内的乘用车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15.1%上升至15.3%,略微增长0.2个百分点,而德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19.6%上升至21.5%,美系品牌从12.3%上升至12.8%,法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至2.73%。

  总体来看,尽管日系品牌在7月的销量上为下降的表现,但1-7月其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并未较少,相反还有小幅的增长,而自主品牌流失的份额则可以认为是被德美法系品牌抢占。所以,从目前来看,日系品牌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危机可能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明显,只不过与德美系相比,似乎确实缺乏强劲的增长动力。

  日系品牌隐忧尚存,产品布局不足是关键症结所在

  尽管在市场份额方面,目前日系品牌并未出现太大危机,但在当前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系品牌的隐忧依然存在。

  其一,尽管对于“黑色”7月,日系品牌也给出了各自销量下降的解释,但并非都是真因,隐忧犹存。例如,广汽本田认为,其近期出现的销量下滑,主要是由于新车投放过于密集所致,像歌诗图、飞度和奥德赛等多个车型,都处在新旧款更新的转折期,生产跟不上,销售又在清库,整体出现下滑在所难免。但显然,歌诗图、飞度以及奥德赛均非本田在国内的主要车型,新老切换不至于造成如此影响;而反倒是其主要车型例如CR-V、雅阁、凌派的销量下滑才是真因,而如何扩大其当家产品的在国内的销量才是本田未来需核心解决的问题。日产则认为,其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东风日产正在调整库存,为8月开始的销售推广做准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其7月库存系数为2.69。结合此前其连续5个月的增长及143万辆的目标来看,显然日产在国内将批售转化为零售的压力较大,也就是说实销数据可能并不令人满意。

  其二,自钓鱼岛事件爆发以来,中日局势并不稳定,尤其是在日前反垄断的背景下,尽管各日系品牌在面向消费者层面通过促销或者售后领域的降价等方式亮出亲和的态度,但紧张的中日关系仍或多或少都将影响国内消费者对日系品牌的考虑。当然,从以往的经历来看,这也许仍并非是日系未来的最大隐忧。

  其三,在当前国内乘用车市场仍在增长、各外资品牌纷纷加紧布局国内市场的环境下,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是空前的,对比来看,日系品牌在产品布局上的不足无疑才是其最大的隐忧。如丰田的产品布局漏洞明显,在10-12万元的市场一直都是丰田的弱点所在,即便是当前推出了孪生产品新卡罗拉及雷凌,其在国内的产品布局依旧不足,尤其是与德系相比,更是如此。而本田除了此前的雅阁及随后的CR-V在国内风骚过后,似乎再无其他值得称道的产品,在国内热门市场的跟进上也显得相对滞后,例如在SUV市场除了剑走偏锋的CR-V、歌诗图外,甚至连小型SUV缤智也姗姗来迟;同时本田对于明星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未见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最典型的即为雅阁。可以说,在三大日系品牌中,本田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至于马自达、铃木等其他日系品牌,产品布局不足是其由来已久的问题,这里也不赘述。

  综上来看,日系品牌在7月的下滑或许并不能作为预判其是危是机的依据,但可以看到的是,在德美法系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日系品牌的相对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因此隐忧尚存。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