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瘦身 汽车业探路退出机制

2015-01-19 10:58:00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公告 退出机制 eQ 汽车业 新能源汽车
[提要]岁末年初,工信部相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64批)》(下称《推荐目录车型》)以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公告》)进行清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被撤销《推荐目录车型》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将退出市场,上牌资质等被取消,只是国家不再推荐购买此类产品。

  岁末年初,工信部相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64批)》(下称《推荐目录车型》)以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公告》)进行清理。包括东风、奇瑞、浙江豪情(吉利)等在内的20家车企64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已被排除在《推荐目录车型》之外,累计757家国内车企旗下超4万款产品(包括整车和底盘)目录被撤销,自2014年12月31日起停止生产销售。

  这是工信部首次发布清理《推荐目录车型》的公告,大部分为客、货等商用车,以及垃圾运输车等专用车,占撤销产品总数的86%,其余产品则为纯电动轿车;《公告》则是工信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汽车产品目录撤销公告,涵盖了国内绝大多数车企,撤销产品包括客车、货车、环卫车、运输车、校车等多类整车及底盘。

  业内人士认为,工信部此次大力度清理汽车生产目录旨在清理长期产量极低甚至零生产的车型,以及不符合《公告》要求的汽车产品,并为落实此前关于汽车行业实行退出机制探路。

  技术升级淘汰

  工信部发布的文件指出:“不符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技术要求,自发布之日起撤销其《推荐目录车型》。”奇瑞、浙江豪情(吉利)、天津清源电动车赫然在列。

  “被撤销主要是因为电池技术的问题,也有一些产品被撤销是因为企业没有准备量产,对技术新标准没有做更新、维护。”一位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以前的目录把所有电池技术类型的新能源车都囊括进去。现在铅酸电池被淘汰,主要推广锂电池。”

  工信部政策产业司司长冯飞称,清理《推荐目录车型》是基于节能、环保、安全、防盗等指标的一个动态监管方式。有一些是已经撤出的产品公告,在目录之中已经进行了撤除。新目录并非针对某些产品特意推出。

  一些企业也早有应对,比如奇瑞。“目录中被撤销车型技术早已被我们淘汰,对目前在售的电动车没有影响。”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新能源)总经理刘心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累积销售了9000多辆。”奇瑞新能源官方信息显示,奇瑞目前在售的两款电动车型eQ和QQ3EV分别采用锂电子电池和硅元电池。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被撤销《推荐目录车型》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将退出市场,上牌资质等被取消,只是国家不再推荐购买此类产品。

  在《推荐目录车型》公布两天后,工信部发布《公告》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决定,现将撤销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予以公告。”这一次,汽车目录清理的范围更广。

  “这次在目录中撤销的部分汽车产品依据主要是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国Ⅳ排放标准’,产品目录中不符标准的产品就需撤掉。”冯飞表示。

  退出机制试水

  一直以来,工信部定期发布进入目录的车型,而发布撤销目录的尚属首次(企业自动撤销目录的除外)。对此,外界解读为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对企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更加灵活,“有进有退,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将成为新常态。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此前,北京市曾发布新能源汽车产品退出机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也曾公开表示,要对新能源试点应用城市的业绩进行考评,完成好的示范城市继续支持,完成不好的从推广城市名单中剔除,替补表现积极的城市。

  而且,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也设置了退坡机制。日前,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1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下降10%。

  事实上,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整个汽车产业上,政府都在酝酿如何实行退出机制。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2013年,工信部开出一份包含48家车企在内的“清退黑名单”。工信部规定,在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为期两年的考核期内,如果被考核企业依然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被彻底淘汰出汽车业。其中对乘用车企业的考核标准是“年销量不得少于1000辆”。

  一直以来,政府希望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汽车行业兼并整合,以加大汽车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提升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没有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之多车企与产品。以韩国汽车产业为例,经过多年兼并重组,现代集团控制了韩国汽车产量的近八成,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集团。

  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汽车行业兼并整合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进行大规模清理,将有利于加速汽车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和产能的合理分配。”

  政府收紧了政策的“红线”,车企们准备好了吗?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