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09:42:00 来源:新浪汽车 我要评论
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宝马在“千年老二”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多年,始终难以如愿赶超奥迪,而随着其今年初在中国市场的第100万辆国产车下线,其似有借机通过调整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图谋在2017年赶超奥迪,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No.1。宝马真能如愿以偿吗?我觉得有点难。
众所周知,前期宝马最为业界关注的莫过于其经销商“反水”的问题,而目前这一事件显然应该是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同时,目前宝马在全国也有近400家经销商,因此,从经销商层面来讲,对于其实现2017年赶超奥迪,这个渠道方面的基础还是有。但我觉得宝马较难届时顺利实现赶超奥迪目标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我的关注点在于宝马到底对中国消费者和市场有多了解。
不知是业内人士还是宝马自己的定义,说的是作为一家德国车企,宝马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牌,其在品牌和产品推广当中所融入的中国元素毫无违和感。同时,号称宝马的企业文化于中国文化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其高管对中国文化普遍的学习上,号称宝马德方高管对中国文化研究之深超过国人的想象。如在办公室装饰和布局方面都严格依照中国的建筑风水学来布置等等。有业内人士说,正是由于对中国文化的高度了解,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也极为灵敏,如其长轴距车型的生产以及涡轮增压技术产品的推出等。
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举措,并不一定就代表其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了解,单纯的推出长轴距车型和涡轮增压技术产品并不是充分的证明。我发现,宝马在一些细节和策略上就没有体现出其对中国市场的完全了解。
如在产品做工层面,不少消费者认为宝马产品的做工精细程度方面相较于奥迪和奔驰是有差距的。如果说宝马的产品因为基本都是后驱,都十分注重操控性,而在舒适性方面有所妥协尚可理解的话,其在做工精细度方面较竞争对手存在的差距,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毕竟,“消费者看得到和感触得到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应该是了解中国市场的一种体现。
又如在产品策略方面,众所周知,最近宝马为了实现产品线向下拓展,推出了宝马2系车型,以进口方式销售。作为一款豪华小型旅行车,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来看,注定是款小众产品,而作为宝马首次在中国汽车市场推出的前驱车型,其以后驱奠定的操控好的名声此次无疑也是个巨大挑战。对于2017年有心做“老大”的宝马来说,应该不会有意拿这么一款车型,只求引导市场消费需求,而不注重其市场销量表现吧。
而在国产车方面,虽然宝马强调未来其进口和国产车型的销量比例将从现在的4:6调整到3:7,但目前相较于奥迪,其在中国市场的国产化步伐都显然落后了。在产品数量上,宝马目前在华的国产车型仅有宝马3系、5系和X1,而奥迪则有A3、A4L、A6L、Q3和Q5。而从今年的新产品规划来看,虽然宝马也会在中国汽车市场推出与奥迪A3的同级别产品,但显然产品数量上较奥迪仍少。而对于豪华中型SUV市场,宝马为何迟迟不愿推出其X3国产车型,也着实让人看不懂。
宝马最近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举措也不在少,按照网络上发布的宝马相关的新闻所称,“新能源汽车便是宝马迎合中国政策、意图抢占的下一个高地。”,但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否卖得好,迎合中国政策固然重要,但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才是关键。
客观的讲,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政府是做了很多工作,即使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但即使有国家的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表现也并没有取得实质突破。而之所以难,其在技术、配套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在豪华车领域确实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可能突破口,但这个突破不会大。实际观察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品销量,未来主流品牌新能源汽车无疑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需求的主流,而这也是诸如丰田普锐斯这类车型能够实现数百万辆销量的关键所在。毕竟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目的,主要还是看能否比其购买同样一款传统动力汽车产品更具经济性。而对于豪华品牌汽车的目标消费群体而言,其对于汽车产品的使用经济性、对于其油耗表现的关注度可能并不会很高,而其中那些现阶段购买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者,与其说其关注经济性,不如说是在现阶段追求一种潮流或是确实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
因此,在我看来,所谓宝马对于中国文化和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可能还是浅层次的,甚至可能是为了解而了解的一种被动。而这种对于中国市场的一知半解,特别是联想到前期颇被业界关注的宝马黑名单事件,让业界不免思考宝马会有多大概率实现其2017年做“老大”的目标。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