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登陆伦交所发3亿美元债 为内地银行首例

2015-12-21 09:18:00    作者:   来源:一财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工行 交所 债券 交易所交易基金 沪伦通
[提要]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下文称“工行”)伦敦分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下文称“伦交所”)成功发行了首个国际债券,募集资金3亿美元,这也是作为10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的一部分。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Osborne)在访华期间宣布,对伦敦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连通”展开可行性研究,即“沪伦通”。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下文称“工行”)伦敦分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下文称“伦交所”)成功发行了首个国际债券,募集资金3亿美元,这也是作为10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该三年期债券为首个中国内地银行在伦交所主板市场发行的债券。

(图说:工行在伦交所举行启动仪式)

  (图说:工行在伦交所举行启动仪式)

  对于工行首个国际债券的发行,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及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国际业务发展总监亚迪(Nikhil Rathi)先生表示:“伦敦是世界上最为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工行伦敦分行在此发行其首个美元计价债券是水到渠成的选择。该债券的上市不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是工行伦敦分行设立的10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中的一部分,十分令人期待。而选择在伦交所发行该计划中的首个债券,无疑也表明了领先的中国公司在寻求全币种全球资本融资时英国的首选地位。”

  工行伦敦分行总经理陈进表示:“这不仅是工行的首次尝试,同时也是首个中国内地银行在伦交所主板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计划和债券,凸显英国市场在中国工商银行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工行伦敦分行成立,中英两国不断深化、加强经贸纽带,同样也印证了这一点。此次我们首个国际债券的成功发行表明,即使在市场日益趋紧的当下,工行的声誉和信贷业务依然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伦交所在协助中国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有着不俗的往绩。目前共有46家中国公司在伦敦上市。此外,还有37个点心债(即人民币计价的离岸债券)也在伦交所旗下市场发行,成功募集多达235亿人民币(合24亿英镑)的资金;及7只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包括首个在欧洲发行的人民币计价ETF产品。截至目前,这7只RQFII交易所交易基金在2015年的交易总额已达18亿英镑,累计交易笔数为11,000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几年,伦交所有望在债市和股市方面都与中国展开密切合作。

  此前,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Osborne)在访华期间宣布,对伦敦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连通”展开可行性研究,即“沪伦通”。

  伦交所CEO亚迪(Nikhil Rathi)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沪伦通”机制的建立确实有一些难题(交易时差),正因如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但是伦敦市场可以通过“沪伦通”为中国市场提供补充,有助于中国市场实现全球连通。伦敦处在零时区,可以为中国市场的全球连通提供补充。“亚洲市场结束,欧洲市场开始。欧洲市场交易结束,美国市场开始。”亚迪认为,沪伦通机制建立过程中,有时候“问题”恰恰是“机会”。

  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Alderman Alan Yarrow)在访华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沪伦通”的意义是双方借此所释放的强烈信号——中国希望引入的是一个互换机制(swap mechanism),即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和成熟投资模式的通道(avenue),维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市场机制。伦敦方面也希望为中国提供经验。

  叶雅伦对记者表示,“此前中国股市多为散户交易者,甚至还加了杠杆,因此加剧了波动性。通过‘沪伦通’,我们今后希望引入的是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他们的视野往往是30年,因此会深入分析公司的真实价值。”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