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08:33:0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我要评论
6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人民币国际化版图再次扩大。
自2009年开始,中国央行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2013年以来,央行先后与巴西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匈牙利中央银行、阿尔巴尼亚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冰岛中央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近年来,人民币相继得到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不断地推进。
此前渣打银行曾在报告中指出,有至少40个国家的央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上进行了投注,还有更多央行正在准备采取同样的措施。这个趋势在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同时出现,按照报告的描述,这些央行正在“向其他货币”靠拢,“很多央行正在把人民币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中”。
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范围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近日,德国央行理事会一成员就表示,虽然当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不能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实力,但考虑到其可自由兑换范围不断扩大,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有望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而法兰克福将成人民币欧洲交易中心。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公认的有四大改革,其分别是资本项目开放、离岸市场建设、利率与汇率改革。“四大改革”正在逐步地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上海自贸区试点推进了人民币的可兑换和资本项目的开放。2009年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大跨步发展,如今,香港、新加坡、伦敦逐渐成长为人民币最重要的离岸市场。而近些年多家中资银行都在进行国际化战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中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
利率方面,去年央行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最后一跃”。从汇率来看,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幅经历三次扩大,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而汇改中中间价的问题也正被业界广泛讨论。
由此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也在不断地被突破。然而,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人民币也要不断地强化信誉,这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做支撑。
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各项金融改革政策不断地推进和实施,完善金融体系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虽然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在路上,相信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