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银行错峰上班 银行跑马圈地抢占社区

2014-07-17 08:20:00    作者:   来源:信息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社区银行 错峰 银行类 圈地 便利店
[提要]近期,不少广州市民发现,自己居住的小区内部或附近冒出了一些银行的“便民服务站”,这些站点与普通的银行网点相比,更像银行版本的“便利店”:内部配置有沙发、电视、电脑。“社区银行是从一个相对无序的跑马圈地阶段,进入了监管层的标准制定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长,各银行扩展社区银行的速度将放缓。

  近期,不少广州市民发现,自己居住的小区内部或附近冒出了一些银行的“便民服务站”,这些站点与普通的银行网点相比,更像银行版本的“便利店”:内部配置有沙发、电视、电脑。这种服务站点正是多家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复制扩张的社区银行。

  记者调查社区银行错峰上班

  记者走访广州多家银行的社区银行网点发现,社区银行多实行错峰上班制。比如,部分社区银行网点营业时间是从早上10点至晚上8点,也有部分网点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并不一致,如周一是从早上11点到下午五点,而周二至周五则是早上9点到下午五点半,有些站点则是将晚上的营业时间延长至9点。

  附近有居民在采访时对记者表示,错峰上班是比较人性化的安排,因为平时每到不得不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总是要特意请假或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而现在自己下班后,社区银行还上班,且地点也就在家附近,就比较方便。

  除此之外,社区银行不同于传统网点的是,既无对公业务也无现金业务,主攻的是理财服务和办卡,部分银行的社区网点还提供贷款业务,但贷款业务并不能直接审批,而是将接收客户资料提交贷款部审核,再由贷款部门派人到社区银行网点“上门办理”。

  政策监管从“叫停”到发牌经营

  近期,各地银监会先后对民生、兴业、光大、浦发、广发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发放社区银行牌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银监局发放的社区银行牌照总量已近千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监管层对社区银行“放行”,距离去年底紧急发文“叫停”社区银行“自助+人工服务”的模式已经时隔半年。

  实质上,早在去年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就开始着手布局社区银行,但多数银行设立的社区网点并不多,处于“区域试点”状态,期间仅民生银行是举全行之力迅速投入社区网点建设,截至今年3月末,民生银行投入运营的社区支行及自助服务网点已经超过3000家。

  “民生在社区银行布局上的确比较激进,一来是因为它网点原本就不多,大规模布局社区银行刚好可以做补充,实质上不只是民生,股份制银行的网点都远不及四大行的多,他们都有通过社区银行来补充物理网点的需求;二来是很多银行都在做社区银行,民生也想抢占市场先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教授林江对记者表示,在监管层近期正式发放牌照之前,社区银行的市场还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

  银行回应发牌速度还是比较慢

  “社区银行的网点就是要贴近社区,数量应该是小而多,比如有些大的一线城市,光一个城市就要几百家网点,可是现在一年全国最多的才批几百家。”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虽然“开闸”了,但是发牌的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社区银行是从一个相对无序的跑马圈地阶段,进入了监管层的标准制定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长,各银行扩展社区银行的速度将放缓。这场社区网点争夺战,可转化为细水长流的发展态势。”北京银联信分析师钟加勇对记者分析说。

  专家点评未来发展模式仍需摸索

  “但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和新技术背景下,很多网点甚至成为成本的累赘,银行最好是一步到位,也就是探索新型的社区银行。但目前社区银行的形态也分多个层次,有的是高配,也有简配,有的是自助的,有的是人工加自助的,也有偏私人银行类的高端网点,每家银行对社区银行的定位并不一样,但真正成功的模式可能还在探索过程中。”北京银联信顾问总经理符文忠认为,社区银行未来的市场竞争会更激烈,因此要在竞争中生存就要重视业务创新,积极开发信托、保险、证券、咨询等方面的新业务,在小区金融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商业模式。

  “在此期间,银行业需要明确社区银行的经营方式、盈利渠道和战略定位,并在符合监管定位的前提下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一旦明确发展方向,社区银行将进入下一轮黄金期。”钟加勇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