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7 08:20:00 来源:理财周报 我要评论
关注高收益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留意可能“吃掉”收益的费率霸王条款。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般规定,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在扣除销售费用、托管费之后,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部分将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被银行收入囊中。即超额收益归银行,投资亏损则自认。
在运作每一款理财产品时,银行都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服务费、管理费及托管费等几大种类,细分之下又涉及销售服务费、托管及保管费、投资管理费、交易费、信托费用等众多名目。
DM理财通过调查发现,同一家银行在同一时期发行同系列的产品,费率竟然有差异!
中信银行发行了2款“惠益计划稳健”系列理财产品,2款投资比例标的相同、投资期限差不多、委托金起始金额相同、产品类型相同,但是7号2期的理财产品销售费率0.50%+托管费0.23%=0.73%; 16号20期产品销售费率0.50%+托管费0.08%+管理费0.2%=0.78%,3款产品最高相差0.05%。
虽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行的产品数量市场占比不算高,但是费率最透明简单,统一仅有银行保管费0.05%。
而收取费率最高的是中国光大银行,“阳光理财资产管理类”系列费率为1.55%。购买5万元理财产品,获得收益后有775元要为费率买单。
根据wind资讯得出,中国银行近期发行的产品说明书中,关于费率的说明缺失,如果投资者不加以关注,银行从投资者收益蛋糕切走比例到底多少,无从得知。
Tips:大多产品都会在说明书上写明产品的资产组合投资收益率(净收益率)和预期年化收益率,预期年化收益率其实就是净收益率扣除了相关成本之后的收益。不过,有些商业银行的收费只写成“固定费用”,即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有些成本如交易费,信托费却没有写明,也可能导致同等收益率的产品,最终实际收益有差别。小编建议投资者们,购买理财产品时还是要认真比较产品说明书,才不至于被隐藏的成本吞噬了收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