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价格体系有望重塑:借贷分离 差别定价

2014-10-20 10:31:00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差别定价 定价机制 银行卡产业发展 价格双轨制 线上线
[提要]业内人士认为,实现借记卡、贷记卡差别定价;取消商户行业分类;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等将成为未来银行卡价格体系改革的趋势。借贷分离,差别定价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银行业共计发行信用卡达4.22亿张,占整个银行卡发卡量近10%,累计授信额达5万亿,未尝授信额接近2万亿元。

  在银行卡发卡量突破42余亿张之后,重塑银行卡价格体系已经成为监管和产业各方的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实现借记卡、贷记卡差别定价;取消商户行业分类;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等将成为未来银行卡价格体系改革的趋势。

  借贷分离,差别定价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银行业共计发行信用卡达4.22亿张,占整个银行卡发卡量近10%,累计授信额达5万亿,未尝授信额接近2万亿元。

  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17日在“价格体系重塑——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2003年以后,信用卡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相对应的信用卡定价机制却未发生变化。“在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下,实现借贷分离已成为产业各方共识。”

  就此,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黄勇在此次会议上认为,当前银行卡的定价机制不足以覆盖信用卡成本。他表示:“信用卡仅资金成本(约为0.4%)、风险成本(约为0.2%)两项相加后的最低成本就达到了0.6%,此外还存在运营和市场营销等其他成本。”

  目前我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总体水平约为0.35%。而国内外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刷卡结算手续费。他表示,“现行的定价不足以覆盖信用卡成本。”

  并且,由于定价体系的不完善,信用卡已经成为套现工具,资金外流用于生产经营、投资、民间借贷等活动。“信用卡套现是造成信用卡不良率升高的主要原因,2013年末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总额达2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34亿元,激增了72%。”

  他表示,去年信用卡套现激增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与去年2月25日起全面下调银行卡手续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样的定价体系之下,信用卡套现的资金成本年化只有0-5%的水平,远低于银行贷款、P2P借贷、民间借贷等手段。”黄勇表示。

  黄勇建议,应该根据借记卡、信用卡的商业模式不同,由卡组织负责对手续费实行借贷分离。在肯定应该实施借贷分离的差别定价的前提下,樊爽文认为,差别定价的模式最终可能会信用卡收费标准高于借记卡,从而使得商户拒绝受理信用卡。“包括对持卡人消费习惯的影响必须在实施之前进行充分的评估。”

  取消行业分类,线上线下统一定价

  近年来,收单市场实现迅猛发展,但行业中的乱象也层出不穷,套码、切机等情况屡禁不止,监管层为此多次重手出击整顿市场。从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乱象的背后,实际上与不科学的定价体系有着莫大的关系。

  樊爽文表示,套码的问题根源在于商户分类上,在未来的定价改革中,“应该取消商户分类,只要有差价,就会去套用。”黄勇也表示,应该进行市场统一定价,对不同行业进行统一定价,消除套利诱因。

  上海交大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宏民则认为,在定价结构上,应从商户差别定价转为卡种差别定价。在渠道管理上,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趋势,应从线上线下双轨制的管理模式转为线上线下统一管理。

  针对线上线下的定价问题,黄勇表示,当前线上消费业务为市场定价,线下消费则为政府定价。随着线上线下业务的不断融合,两个市场的边界正日益模糊,一些创新业务同时包含了线上和线下的特征,适用性难以判断。

  他说:“价格双轨制成为部分收单机构进行渠道套用的巨大动力,从交易数据报文上无法还原商户经营真是场景,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为此,他建议将线上线下价格并轨,将线上定价纳入政府定价体系并与线下价格统一,消除套利空间,同时结合不同线上支付产品的风险水平可对价格做适当调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