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4 08:5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最近,两件事情牵动了百姓的神经:一是央行突然宣布降息,二是存款保险制度即将“落地”。在降息的影响之下,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或将走低。此外,虽说《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明,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理财产品。在此情形之下,你还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吗?
降息拉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对于此次降息将对银行理财产品所产生的影响,银率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表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投资端收益的下行,将传导至银行理财产品,此类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将进一步下行,预计将跌破5%。
银率网分析进一步指出,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将继续下滑。
事实上,受多方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持续下行,银率网数据显示,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周平均收益率已从年初的5.76%下滑至上周的5.07%,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也从年初的40%以上跌至3%左右。
《证券日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将继续下滑,而且从目前的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市场对央行再度降息仍有预期,因此对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锁定当前的高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将消失?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征求意见稿中获悉,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换言之,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
不过,专家表示,通过银行购买的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都不在存款保险的保护之列。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存款保险的推出,同样也推动着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隐形保障,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将切实地“买者自负”。
报道称,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是中国存款利率并未完全自由化的产物,从长期来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随着利率市场化而消失,也可能变成风险自负的投资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