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超预期 糖牛步速看进口

2015-03-25 09:37:00    作者:   来源:中证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糖价 产糖 进口量 糖厂 做空
[提要]国内减产超预期、新榨季种植面积将大减、二月份进口糖同比减少……近期糖市利好消息不断,大大提振期货市场情绪。2015年1-2月中国累计进口糖50.53万吨,同比增加5.29万吨,增幅11.69%;2014/2015榨季截至2月底中国累计进口糖158.76万吨,同比减少48.51万吨,减幅23.4%。

  国内减产超预期、新榨季种植面积将大减、二月份进口糖同比减少……近期糖市利好消息不断,大大提振期货市场情绪。本周一,郑糖主力1509合约大涨1.89%,逼近5100元/吨,一举收复上周失地。
  “减产已成定局,从我们走访的情况看,无论糖厂还是投资者都对国内糖价走势比较乐观。但如果国内真的迎来牛市,国际糖价却不断下挫,内外价差不断扩大,进口利润随之增大,进口情况能否控制住?这成为左右国内糖价的关键。”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一定意义上看,未来进口量将成为悬在“糖牛”头上的堰塞湖。
  减产超预期
  继1月27日郑糖1509合约到达5248元/吨的阶段高点后,多头热烈期待的“糖牛”仿佛挪不动步,不仅顶不破5300元/吨的压力,还一度下探至4912元/吨的低位。
  “空头的逻辑基于内外价差过大、消费淡季、糖会上即将上演的利多早已经反映完毕等;多头则期待糖会上进一步释放利多,以及减产周期不愿做空等。”业内人士说。
  从3月22日广西糖会发布的信息来看,多头似乎又找到了继续反攻的理由。公开信息表明,本榨季广西预计产糖650万吨,相比上榨季减少150万吨左右;此外云南预计产糖230万吨,新疆预计产糖45万吨,海南预计产糖30万吨,广东预计产糖73万吨,其他地区预计产糖10万吨,由此全国预计产糖1050-1100万吨,比上榨季的1332万吨减产近300万吨。
  另据截至3月23日不完全统计,广西收榨糖厂数量达41家,同比增加20家糖厂,已经收榨糖厂日榨产能达到23.6万吨/日,约占本榨季全区开榨糖厂总产能的35.4%。本榨季收榨进度大大提前,进一步加剧了食糖减产预期。
  而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广西实地调研了解情况进一步表明,因广西甘蔗的平均收购价已降至400元/吨,农民每亩地种植甘蔗的平均收入不到300元,远不如土地租金收入高且易得,不少农民由此继续减少甘蔗种植面积。广西糖协预计2015/2016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将减少150万亩,广西食糖产量将出现连续下滑。
  进口量成关键
  郑糖因减产利多上涨的同时,国际糖市则因全球糖供应充裕继续萎靡不振。ICE原糖期货上周五曾一度触及六年低点12.39美分/磅,此后因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走强且低价吸引买盘,日涨0.5%,收报12.68美分/磅。
  “近期国际糖价不断下挫,使得内外价差不断扩大,进口利润凸显。截至3月20日,配额内利润空间高达1600元/吨,这一可观利润,将会刺激原糖进口。就算配额外,在50%的高关税下,目前利润也有近700元/吨。”宝城期货研究员刘宇说。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进口糖12万吨,同比减少4.38万吨,减幅26.72%;环比减少26.53万吨,减幅60.86%。2015年1-2月中国累计进口糖50.53万吨,同比增加5.29万吨,增幅11.69%;2014/2015榨季截至2月底中国累计进口糖158.76万吨,同比减少48.51万吨,减幅23.4%。
  尽管发改委已明确表态继续支持进口自律,保护国内产业、糖厂和农民。但目前进口管控仍未有明确性指引,对进口政策说法不一,成为市场的炒作热点。
  “在国内糖市减产的情况下,如果国家限制进口量,那么国内牛市将会继续,若控制不当,导致配额外进口增加或大量走私糖涌入,势必会造成国内糖价的下跌。所以说,国内糖价的走势,除了产量以外,进口量是关键。”刘宇表示。
  展望后市,瑞达期货研究员肖永志认为,因全球食糖供应充足以及巴西雷亚尔走软,国际原糖价格继续探底;国内方面,广西糖会信息总体偏多,主产区糖厂减产继续支撑糖价,但国内外价差过大,进口预期增加及新榨糖上市,消费淡季等因素压制糖价,期价短期或维持震荡回调走势。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