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万亿地方债置换额度下发 倒逼货币宽松

2015-06-12 09:49:00    作者:曾福斌   来源:证券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地方债 供给冲击 久期 地方政府债券 额度
[提要]批万亿地方债置换额度下发 倒逼货币宽松  证券时报记者 曾福斌  6月10日,财政部网站发布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于3月下达了第一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近日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

  第二批万亿地方债置换额度下发 倒逼货币宽松

  6月10日,财政部网站发布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于3月下达了第一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近日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测算今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务接近3万亿元,判断今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务会被全部置换,财政部第三批债务置换的额度也将接近1万亿元。地方债供给的增加亦将倒逼央行[微博]货币宽松。

  或有第三个万亿元置换额度

  对于置换范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第二批置换债券资金必须用于偿还审计确定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2015年到期的债务本金,地方政府已经安排其他资金偿还的,可以用于偿还审计确定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其他债务本金;优先置换高息债务;不得用于偿还应由企事业单位等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不得用于付息,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对于资金用途,上述负责人称,为确保改革平稳过渡,防止资金链断裂,43号文明确,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财政部在下达201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时,明确要求新增债券资金要用于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方向,优先用于保障在建公益性项目后续融资。

  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边泉水分析称,测算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将达到2.9万亿元,判断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会被全部置换,财政部第三批债务置换的额度也将接近1万亿元。

  海通证券(27.05, -0.26, -0.95%)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则认为,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一类债务约16万亿元,其中2015年到期量或达5万亿元以上,若按照第一批53%的比例置换,总置换额度将达2.65万亿元以上,第二批置换符合预期,不排除推出第三批置换额度。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也认为,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债的确定供给规模已达到2.7万亿元,其中置换债为2万亿。从规模上看,目前的置换额度可以完全覆盖2013年6月审计结果中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86万亿元到期债务,但考虑到2014年的债务延期、审计结果之后的新增债务以及或有债务的再甄别,2万亿之后可能还有第三批的置换。

  李奇霖称,随着PPP模式的推进不断深化,存量项目的转型有了细化的安排,符合要求的项目成功转型后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将得到缓解,债务置换的规模可能会减小,根据他们之前的债务测算,置换债的规模估计在2.8万亿以内。

  如果不考虑第三批,以目前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额度看,则意味着地方政府接下来每天要发行近100亿元的地方债券,才能完成置换任务。

  倒逼央行货币宽松

  姜超认为,债务置换二度来袭将冲击国债倒逼宽松。

  姜超称,新的置换额度推出有利于缓解城投再融资压力,利好存量城投债,考虑到近期融资平台政策大幅放松,城投债配置价值凸显;此外,债务置换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政府负债成本、拉长债务久期,而地方债利率锚定国债,国债利率大幅上行将不利于降低负债成本目标的达成,央行持续货币宽松政策将是必由之路。

  李奇霖也认为,1万亿元的置换债增量规模不算小,供给冲击不可避免,需要央行进一步的宽松政策缓冲地方政府债的负面影响。

  李奇霖称,一是从第一批发行结果来看,置换债的发行定价紧贴国债利率,如果发行规模进一步增加,将会对利率债产生明显的挤压,推升国债收益率,而地方债定价基准参考国债收益率,这不符合地方发行人的利益。

  二是公开发行的置换债直接占用银行资金头寸,如果这部分比例进一步提升,必然会影响银行对其他融资主体信用投放的能力。因此,在连续的置换债供给冲击之下,非市场化融资主体会给市场化融资主体带来强挤出效应,这显然不利于经济内生性复苏和转型。

  三是如果10年期国债和国开行债冲击到3.7%和4.2%,如果考虑资本占用和税收,可能比8折后的5年期贷款更合适,这将加剧银行惜贷情绪,进而提升融资成本。

  综上,李奇霖称,地方债置换对利率冲击确实存在,但上行空间有限,每次收益率上升均是上车良机。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