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10:14:00 作者:袁新文、王明峰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本报成都9月16日电 (记者袁新文、王明峰)校外碧野环绕,校内绿树成荫。四川省新津县万和小学教室内电视、电脑、钢琴、电子白板、录播设备等一应俱全,更有一座崭新的独栋“报告厅”。校长何飞自豪地说:“这不是普通‘报告厅’,而是专门为开展远程教育建的录播室,师生通过网络就能和成都甚至英国的小学互动交流。”
“现在农村办学条件一点不比城区差。农村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记者近日在成都农村采访时看到,当地最漂亮的建筑大多是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新建改建的校舍,风格雅致,窗明几净,彻底改变了过去“土凳子,土台子,坐着一群土孩子”的状况。近10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对城乡中小学实施建设改造,同时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全市学校办学条件悬殊差异得到根本扭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所辖区县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城市。
除了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是成都教育巨变的内因。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有关改革的“新鲜词儿”——
“县(区)管校用”
就是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在城乡学校之间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此举打破了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打破了教师“从一而终”的模式,让校长教师真正“流动”了起来,许多城市教师很自然地交流到农村学校。2012年,成都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级干部交流任职389人,教师交流4759人,占应交流人数的16%。
“委托管理”
去年8月,青羊区金沙小学副校长郑劼彦成了蒲江县金钥匙学校掌门人。一个县区授权另一个县区的学校来管理本地学校,在教学、管理、人事、财务等方面全面负责。这是成都市大力推动名校进新区、园区、山区、灾区的一种创新。
“一对一”联盟
成都市组建义务教育名校集团52个,带动125所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快速发展。全市20个区县组建“一对一”的教育联盟,整体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225所较好学校与255所较薄弱学校跨区域结成兄弟式的“战略合作关系”。
“柔性流动”
怎样让男孩子们多点阳刚之气?温江区想出一招:安排小学男体育教师“柔性流动”到幼儿园参与教育教学。温江区教育局长周世刚告诉记者,孩子们对男教师由衷喜爱,“柔性流动”对孩子、对幼儿园、对幼小衔接,都很有意义。
这些“新词”推动成都教育发生悄然变革。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已超越了“学有所教”阶段,正向着“学有良教”的更高目标迈进。
(相关报道见第十二版)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