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教学评一体化”暨东营区共生课堂建设创新实践纪实

2025-04-11 18:3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石珂

  为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提高依标命题能力,展示基地学校共生课堂建设成果。近日,东营市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暨东营区共生课堂建设推进活动,在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举行。东营市化学教研员范玮老师、东营区化学教研员杜召民、基地学校(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东营区三中)全体化学教师、市第五批重点培养对象参加了学习,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校领导及相应科室人员全程参加了活动。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胜利第一初级中学的陶俊玲老师执教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陶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设计基于特定需求的简易制氧器。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简易制氧器的装置图,通过观察、质疑、分析、讨论、评价等互动环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在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瓶颈时及时干预,通过市售简易制氧机构造和功能的学习,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组织学生当堂组装了一套简易制氧器,并发布了自己的产品,凸显出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的睿智与课堂把控力。看到学生们在产品发布成功后自豪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学有所得的成就感。通过此设计,不仅巩固了化学核心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又能体验工程设计的迭代过程,同时理解科学技术的跨学科应用价值。

  胜利第一初级中学的邱珊珊老师执教了复习课《探析爆炸盐》,以身边熟悉的爆炸盐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及时解决问题。通过爆炸盐真实情境的探究,学生系统地复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建构了物质含量测定的模型,形成了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辨析商业宣传与科学真相),辩证分析了与化学相关的简单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并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试题命制,专题报告

  胜利第一初级中学的李波老师,做了教学评一体化试题命制的专题报告。李老师以“木糖醇”为线索,把“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这个知识模块,按照学业要求,从低阶到高阶整合到一个题目中。并把每个题目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观念思路方法、核心素养一一对应,精准诠释了每个考点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表中的所处的维度和层阶,深刻剖析了试题命制的立意。他命制的试题,串联物质性质、溶解规律、组成测定、生产工艺,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从基础性质识记到实验设计,最终落脚于定量计算与生产优化,体现思维梯度。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科学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情境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多角度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注重知识应用与真实问题解决中科学思维的培养,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促进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

  东营区第三中学的王瑜老师做了《素养为舵﹒情境为帆》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命题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课程标准实施路径展开系统论述,重点阐释了“多元素材整合-真实情境创设-结构化任务设计-梯度化试题命制”的四维联动模型。该研究以四川省自贡燊海井盐业遗址为载体,构建基于真实生产实践的学科情境,着力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物质性质知识解析复合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认知水平诊断-情境要素拆解-任务链开发-表现性评价"的闭环机制,在保障学生认知进阶规律的基础上,动态调节情境任务的复杂层级与问题设置的思维梯度,最终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有机统一。

  东营区教研员杜召民作了《素养导向依标命题》的专题报告。杜主任基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从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分类,通过构建“初中化学学业质量描述-认知维度(布鲁姆)对应模型”,系统阐释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关联。重点解析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命题设计中的实践转化路径,结合具体案例深度剖析了区域性学业水平考试的多维细目表的编制方法,为课堂教学改进、教学质量监测及科学化命题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点评提升,展望未来

  东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杜召民针对展示课例作专题点评时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践探究活动具有双重教育价值:既可作为学科融合的学术研讨载体,又能形成区域教研的示范引领效应。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从概念模型构建到原型产品开发的完整认知闭环。杜主任特别指出,跨学科实践课程的核心诉求在于实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设计严格遵循"知识原型——产品开发"的转化路径,借助工程思维与技术创新手段,最终产出可应用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功能性产品。此类课程本质上是通过结构化知识重组,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

  东营市化学教研员范玮老师对两节课作出点评。指出跨学科实践活动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思路过渡到真正的生产生活中,随着环境和需求的改变,不断改进,制得真正需要的产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这两节课体现了学科思维和课标要求,反映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进阶,为学生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东营区初中化学教师构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系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科学指导和统筹推进下,通过全区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奋进与实践创新,东营区初中化学教学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石珂)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