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存一定隐患 不可大意“见码就刷”

2013-03-01 08:54:00    作者:赵金子   来源: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二维码 智能手机 中招 藏毒 党报热线
[提要]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不要“见码就刷”,在刷码前一定要鉴别其来源是否权威。党报热线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见“码”就刷,应该刷有正规来源的二维码,同时及时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避免“中招”。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年轻人逐渐开始喜欢通过二维码扫描获取信息、下载应用软件,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二维码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网站上浏览新闻时,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在购物时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等等。但是,二维码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如果你不仔细鉴别,“见码就刷”,很有可能因此让手机染上病毒,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近日,有市民打热线反映,由于不恰当的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导致手机中毒的情况。那么,究竟什么是二维码,在使用时该注意些什么呢?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今,无论是手机还是网络,甚至是某些食品、杂志等印刷品上面,都有二维码的身影。那么,这二维码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二维码”这一关键字后显示:这一事物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现,近年来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等媒介的迅速发展,在今年形成爆发之势,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

  手机二维码内可能“藏毒”

  原来,二维码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和条形码类似,主要是在计算机内部逻辑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排列,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传达信息的图像符号,它早已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例如,在未实行火车票实名制之前,车票右下角的那个黑白相间的正方形就是二维码,它记录着时间、车次、座号等与乘车人相关的信息。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手段被逐渐普及应用。

  二维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有关资料显示,它具有很多优点,在方寸之间,就可以包含大量信息,可容纳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其他的图片、声音、签名、指纹等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它还可以引入加密措施作为防伪标志。更关键的是,它成本极低,并可以永续利用。但二维码常常会扫描出这样的东西,比如一条奇怪的链接,一个吸费软件,或者一条骚扰信息,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小心二维码或藏病毒。不要见‘码’就刷!”市公安局有关人员提醒市民。据了解,二维码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高科技隐患,比如,扫描二维码可能导致手机、平板电脑中毒,手机病毒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传播,这类病毒会伪装成手机聊天软件,并通过二维码提供下载链接,还有部分病毒为犯罪分子将吸费木马伪装成应用,一旦下载则会导致手机自动发送信息并扣取大量话费。

  因此,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不要“见码就刷”,在刷码前一定要鉴别其来源是否权威。

  准确判断二维码可信度

  警方提醒市民,平时不要随意乱刷二维码和下载不明软件,此外,要养成在手机中安装防护程序的习惯,一旦遭遇有害信息或病毒,以便及时提醒。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市民在首次使用手机二维码时,只需下载安装任意一款二维码扫码软件,扫描即可看到视频内容,使用时会产生大小不等的流量,在此提醒读者操作时尽量选择免费的WIFI上网环境下使用。同时,市民在使用二维码扫描前,应先判断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一般来说,正规的报纸、杂志、网站等上面的二维码是安全的,但在一些不正规网站上发布的不知来源的二维码需引起警惕。

  市民最好选用加入监测功能的扫码工具,扫到可疑网址时,会有安全提醒。 因此,党报热线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见“码”就刷,应该刷有正规来源的二维码,同时及时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避免“中招”。

东营大众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