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乡村旅游遍地开花 采摘模式单一

2013-09-24 09:05:00    作者:张婧婧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乡村游;乡村旅游;旅游景区;老粗布;游客
[提要]近年来,东营的乡村旅游顺应城乡消费趋势逐渐发展起来。2008年,为了将老粗布销的更远,闫田果还将亲手织的粗布搬上了第一届龙居紫椹采摘节。”  如今,老粗布已成为龙居的特产之一,产品也由单一的床单逐步扩展到三四件套、衬衣、睡衣等。

  近年来,东营的乡村旅游顺应城乡消费趋势逐渐发展起来。记者从东营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东营市旅游强乡镇13个、特色村24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25处,并建成5个3A级、13个2A级旅游景区,东营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不过,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游客对于东营乡村旅游及其产品同质同类的局限性表示了担忧。

  一次采摘节
让龙居老粗布销量大涨
  一走进龙居镇小杨村,不大的村子里挂着了满满当当的老粗布牌子。村里的闫田果是最早织粗布的人,十几年间,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50多户人家有了20多台织布机。2008年,为了将老粗布销的更远,闫田果还将亲手织的粗布搬上了第一届龙居紫椹采摘节。
  “老粗布是纯棉制品,吸汗而且舒服,渐渐成了城里人的稀罕物。在紫椹采摘节的带动下,仅靠农闲时节织粗布的个人收入就有两三万元。”闫田果的哥哥回忆起初次将粗布搬上采摘节时的情景说:“有的游客一次会买二三十件,即使货架摆满了几十件不同花色的粗布床单和衬衣,还得不时去家里取。”据闫田果介绍,在采摘节前,买粗布的人基本是本村的,或者是熟人介绍的,一年到头也就卖百八十床。“现在送礼,单位用做福利的很多,仅采摘节期间,粗布的销售量就相当于年销量的一半。”
  如今,老粗布已成为龙居的特产之一,产品也由单一的床单逐步扩展到三四件套、衬衣、睡衣等。并且老粗布现已走进超市,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闫田果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希望乡村旅游能够发展壮大,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老粗布。

  村民种大棚供游客采摘
省了运费,菜价还涨了
  记者了解到,以农业乡镇著称的龙居镇,之前以种植棉花、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为主,农户经济收益也相对单一。2008年紫椹采摘节的举办,不仅带火了乡村游,蚕丝也成了当地的土特产。龙居镇旅游办主任曲汉峰说,乡村旅游首先带来的就是农产品销路广了,价格高了。
  家住司家村的刘玉忠祖祖辈辈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乡村旅游兴起后,看到城里人对蔬菜水果的绿色、环保、新鲜要求越来越高,头脑灵活的他便种起了供市民可以采摘的蔬菜大棚。“以前为了把菜卖掉,要半夜1点前赶到南里批发市场。紫椹采摘节之后,城里人走进了我们这里,也知道了咱的蔬菜,直接把车开到了家门口,还有超市会定点过来收购,不但省去了运输,价格还提高了5毛左右。”


  拿着租金上着班
收入比种地多多了
  两三年来,在南二路以南六户镇周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多家集种植、养殖基地自备食材的原生态工农业旅游示范区(俗称农家乐)。今年已经40岁的万红梅也在家门口的农家乐里就近上了班。“之前上班的纺织厂搬到了河口,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没有班车来回实在不方便,现在骑电动车上班十多分钟就到,省去了三班倒,工作也轻松了。”
  六户镇东六户村的丁向红也是农家乐里的一名员工,打工已经近一年。之前一直种地的她压根也没想到有天也会上班。丁向红告诉记者,以前她和丈夫种着20多亩绿化树和葡萄,由于绿化树需要几年才收一茬,而且种地受天气影响大,两个人加起来年收入平均两三万元。“如今,村边上开了不少农家乐,他们需要大面积的种养殖区域,我也包出去了十几亩地,一边拿着租金,一边上着班,不仅旱涝保收,收入还比原来多了。”丁向红说。

  单一的采摘游还能吸引多少游客
  随着乡村游经济带动作用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乡镇也根据当地作物的种类,开展起了不同采摘类的乡村游,如龙居的紫椹采摘节、郝家葡萄采摘节、西宋桃花节、丁庄草莓采摘,还有孤岛的槐花节……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这些乡村游多以采摘、观光为主,不仅受季节影响大,而且模式单一。闫田果告诉记者:“采摘节好是好,仅几天的就能赶上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一,可毕竟时间短,采摘期一过,游客自然就少了,销量也肯定受影响。”她说,如果能想办法将游客在这些地方多停留些时候就好了。
  同样,不少村民也表示了他们的疑问:“年年相似的采摘,在以后的几年,究竟能吸引多少相对固定的城里人?一种模式,又能否给乡镇带来长足的发展?”
  常常带孩子参加乡村游的李女士说,6岁的儿子对瓜果的生长过程很感兴趣,每次带儿子出来,他都特别开心。孩子适时体验农耕生活是件好事。可是,她发现,去那些农家乐基本还是以吃饭为主,可真到了那些有实践意义的采摘基地,往往又少了配套规范的餐饮和游乐项目。在她看来,如此一来,不仅玩的时间短了,玩累了还要再去找地方吃饭,吃不到当地特色。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